▲陽明山 20220724 長在壁上的鐵線蕨。後頭為羽狀地錢,右下為假蹄蓋蕨
▲陽明山 20220724 鐵線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微距)
▲陽明山 20220724 鐵線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微距),每一末回小羽片具多枚假孢膜,孢子囊群由假孢膜包覆
▲陽明山 20220724 鐵線蕨,近基部葉柄,根莖匍匐狀,密被褐色披針形鱗片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小,匍匐狀,密被褐色披針形鱗片,下面密生鬚根,高 15~40 公分。葉叢生,葉柄長而細弱,長 5~15 公分,有光澤,紫黑色;葉出自地下莖,薄紙質,背面光滑無毛;葉片鮮綠色,卵狀三角形,長 10~25 公分,寬 8~16 公分,二至三回羽狀複葉,中部以下二回羽狀;羽片互生,小羽片斜扇形或斜方形,外緣淺裂至深裂,裂片狹,不育裂片頂端鈍圓,並有鋸齒,葉脈有扇狀分叉。孢子囊群生下面,著生羽片背面扇形脈頂部,囊群蓋圓腎形至矩圓形,全緣。
用途
全草:有祛痰作用。清熱,袪風,利濕,消腫解毒,止咳平喘,利尿通淋。用於感冒發熱,咳嗽咯血,風濕痹痛,腸炎,痢疾,尿路感染,急性腎炎,乳腺炎。
培育方式
鐵線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喜歡高鈣鹼性環境,可在盆土中加入石灰或雞蛋殼。
水分:性喜潮溼,夏季需每天澆水,冬季約2天澆水1次,葉子也要經常噴水,防止葉片過乾。
土壤:以排水性較佳,介質含量較高的土壤。
繁殖:春天氣候溫暖潮溼時進行分株,成功率最高。
日照:室內遮陰,不可太過陰暗,一般的辦公室的亮度即可。
溫度:生長適溫為15℃~25℃,氣溫如低於7℃,會有葉片凍傷。
修剪:經常修剪老葉枯枝,以維持外觀。
施肥:每年的2、5、8、11月,每3個月一次追加固態長效肥。
基本資料
英文名:Maidenhair, Southern Maidenhair Fern
和名:ホウライシダ(蓬莱羊歯)<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
學名: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 (有同物異名)
簡誌:葉為二回以上之羽狀複葉,葉之遠軸面光滑無毛,小羽片一般寬過 1 公分,上緣裂,小羽片具小齒。
別名:少女的髮絲(園藝名稱)、铁线蕨<植物智: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坪頂古圳 20191229 長在大塊岩石上的長尾鐵線蕨
主要特徵
在放大鏡之下,在葉表、葉背以及孢子囊群上可以發現有細細的剛毛,與一般鐵線蕨(無毛)不一樣。有一說與鐵線蕨合併(尚無資料)。
莖直立或斜生,被鱗片,葉叢生;葉柄長5-15cm,暗褐色;葉片一至二回羽狀複葉,側羽片1-2對,葉軸表面光滑無毛,背面具深褐色剛毛;羽片狹長披針形,兩面具刺狀剛毛;末回小羽片扇形或斜方形,長寬相近;假孢膜圓腎形,每一末回小羽片1-8枚。
基本資料
和名:スキヤクジャク(透綾孔雀)<Adiantum diaphanum Blume>
學名:Adiantum diaphanum Blume
簡誌:葉一回或二回羽狀複葉,葉軸之近軸面光滑無毛或近乎無毛,遠軸面具有深褐色剛毛,羽片之兩面具刺狀剛毛,小羽片小、倒卵形,不分裂。
別名:长尾铁线蕨(植物智:Adiantum diaphanum Bl.)
原產地:分佈於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福建、江西、廣東、海南)、台灣等地。生林下潮濕地方或溪旁石上,海拔600-2200米。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91108 梅山口鐵線蕨
主要特徵
莖直立,被覆線形雙色鱗片,鱗片中央黑色,邊緣褐色;葉柄長10-20cm,黑褐色,具光澤,疏被毛;葉片線形至狹長披針形,長10-50cm,寬3-6cm,一回羽狀複葉,葉軸疏被毛或無毛,有時形成鞭狀,頂端具不定芽;最基部一對羽片最大且向下轉折,明顯具柄,柄長約2mm,羽片扇形、斜三角形至斜長方形,上緣多少裂入形成數個裂片;假孢膜位於裂片頂端,略呈馬鞍狀。
其他相關
台灣的鐵線蕨屬中,有不少被2012年發表的《台灣植物紅皮書》列為受威脅的物種,其中梅山口鐵線蕨當屬台灣所有原生鐵線蕨屬中最稀少的。物種標本記錄可追溯至王碧昭於1983年的採集記錄。半月形鐵線蕨目前僅在高雄梅山口與扇平一帶發現。2007年才由林業試驗所邱文良、黃曜謀及劉以誠等人為其學名做合法發表為「Adiantum × meishanianum F. S. Hsu ex Yea C. Liu & W. L. Chiou」。
一說為鐵線蕨科 Adiantaceae。植物園標示為鳳尾蕨科(鐵線蕨亞科)
基本資料
學名:Adiantum × meishanianum F. S. Hsu ex Yea C. Liu & W. L. Chiou
簡誌:無描述。
別名:梅山鐵線蕨
原產地:臺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虎山步道-福德 20191026 扇葉鐵線蕨,上方具有孢子囊群的葉面,下方葉子則無。
主要特徵
葉片整體外觀呈掌狀複葉,狀似電風扇的扇葉,幼葉呈淡紅色。它生於pH值為4.5-5.0左右灰化紅壤和紅黃壤上,是酸性土的指標植物。
高約 20~50 公分。根莖極短,直立或略傾斜,表面密被深黃褐色鱗片,甚少分枝。葉為二至三回不對稱的叉狀分歧複葉,呈簇生狀。葉柄細長,具鱗片及少數茸毛,呈有光澤的紫黑色。葉軸為不對稱叉狀分歧,有身紅色短剛毛,羽片扇形或斜方形,具短柄,兩面光滑,前緣有不規則缺刻,兩側全緣。喜著生於邊坡、疏林中,族群數量不多。
用途
藥用(治肝炎、痢疾、腹瀉、腸胃炎、尿道炎、乳腺炎、頸淋巴結核、急性傳染性肝炎、黃疸、吐血、便血、疔瘡、瘰癧、蛇傷、跌打損傷等。外敷治烫火伤,毒蛇、娱蚣咬伤及疮痛初起;还治乳猪下痢、猪丹毒及牛瘟)。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キナワクジャクシダ(沖縄孔雀羊歯)<Adiantum flabellulatum L.>
學名:Adiantum flabellulatum L.
簡誌:葉為掌狀羽狀複葉,葉軸之近軸面密被毛,小羽片之遠軸面及囊群蓋均光滑。
別名:鐵線蕨, 過壇龍, 鐵線草、扇叶铁线蕨<植物智:Adiantum flabellulatum L.>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及東部、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台灣全島零星分布於中海拔以下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草湳 20191012 小鐵角蕨
基本資料
和名:ウスイロホウビシダ(薄色鳳尾羊歯)<Hymenasplenium subnormale>
學名:Asplenium subnormale Copel.
簡誌:植株具長走莖,葉薄,羽片短,基部至尖端約1~2cm,羽片主脈不明顯,葉柄暗紫褐色,發亮,羽片圓鈍,孢子囊群長,側脈分叉少。
別名:小膜叶铁角蕨<植物智:Hymenasplenium subnormale (Copeland) Nakaike>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901 斜葉鐵角蕨
主要特徵
著生或岩生性蕨類,低至中海拔潮溼岩壁上可見。
莖短而直立,密生長披針形褐色鱗片,葉叢生莖頂;葉柄長6-15cm,下段表面草桿色,背面紫褐色,具鱗片;葉片披針形,長15-30cm,寬5-8cm,亞革質,一回羽狀複葉;羽片斜菱形,長約3cm,寬約 1.5cm,具短柄;羽片邊緣鋸齒狀,中脈不明顯,葉脈上表面兩側隆起呈溝狀;孢膜線形,與羽軸斜交。
基本資料
學名:Asplenium planicaule Wall. ex Hook.
簡誌:植株叢生,葉紙質,一回羽狀複葉,15~30cm長,3~5cm寬,羽片向上漸縮,頂羽片小,羽片側脈二叉。
別名:斜葉鐵角蕨, 胎生鐵角蕨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901 鹵蕨
主要特徵
草本。莖粗大直立,具肉質狀粗大之根。葉叢生,根株高可達 2 公尺以上;葉柄長 20~50 公分;葉片長 50~150 公分,寬 25~30 公分,一回羽狀複葉,厚革質;羽片長橢圓形,具柄,長 15~18 公分,寬 4~5 公分,全緣,頂端凹入;葉脈網狀,具多排網眼,網眼中無游離小脈。孢子囊散沙狀全面著生羽片之背面。
用途
食用:嫩葉可食用
基本資料
和名:ミミモチシダ<Acrostichum aureum L.>
學名:Acrostichum aureum L.
簡誌:屬特徵- 植株叢生,根肥厚。羽狀複葉,厚革質,網脈,網眼中無游離小脈。孢子囊全面著生。 種特徵- 叢生,根肥厚。一回羽狀複葉,厚革質,網脈,網眼中無游離小脈。孢子囊全面著生,植株可達2m高。
別名:鬯(ㄔㄤˋ)蕨、卤蕨<植物智:Acrostichum aureum L.>
原產地:日本琉球、亞洲其他熱帶地區、非洲及美洲熱帶均有分佈。中國廣東、南海、雲南等地。台灣在1860~1880年代台北淡水曾有過採集記錄,今僅見於墾丁國家公園的佳洛水和花蓮羅山一帶,族群以後者較大。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日本鳳ㄚ蕨
主要特徵
地生,根莖匍匐狀,密被鱗片,基生葉,二回羽狀複葉,最基部羽片常二至五對小羽片,側羽片四至八對,羽片長橢圓狀披針形形,端部尾狀,鋸齒緣,葉長四十至七十公分,寬二十至三十公分,葉革質,葉柄長二十至五十公分,基部被披針形鱗片,葉膜網狀,近中脈處可見網眼,內無游離小脈,不開花,無果實與種子,孢子囊沿脈生長,幾達葉緣,不具孢膜。
近似物種
全緣鳳ㄚ蕨:葉全緣。
華鳳ㄚ蕨:鋸齒緣。基羽片之小羽片約5對。
日本鳳ㄚ蕨:在近羽軸有網眼。游離脈。
高山鳳ㄚ蕨:基羽片長,其小羽片可達10對。
用途
藥用(可清熱、袪風、除濕、止血、活血、散瘀、調經、解毒、殺蟲,可治目赤腫痛、眉稜骨痛、風溼關節痛、經閉、乳癰、腫毒、毒蛇咬傷)。
基本資料
和名:イワガネソウ(岩が根草)<Coniogramme japonica (Thunb.) Diels>
學名:Coniogramme japonica (Thunb.) Diels
簡誌:一至二回羽狀複葉,羽片鋸齒,網脈,基部羽片羽裂,小羽片五對左右。
別名:大葉鳳凰尾巴蕨、鳳ㄚ蕨、眉鳳草、散血草、活血蓮、日本鳳了蕨(特生中心)、凤丫蕨(中國植物誌)
原產地:中國、韓國、日本,台灣。台灣廣泛見於全島中低海拔山區林緣,地生,數量中等偏多。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