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皮蕨
2022/06/19 12:01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陰暗的樹下,長著不可思議的沙皮蕨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沙皮蕨,營養葉單葉可達40cm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沙皮蕨,孢子葉較營養葉小許多,葉背上有許多孢子囊群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沙皮蕨,孢子葉葉表(微距),似乎除了葉背(遠軸面),葉表(近軸面)似乎也有孢子囊群的生長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沙皮蕨,孢子葉葉背(微距),長滿了孢子囊群,正準備著下一代的繁殖
主要特徵
一回羽狀複葉,叢生;葉兩型(孢子葉細長,營養葉較大),營養葉柄長15-40cm,褐色,基部被鱗片,葉片三角形至卵形,長20-35cm,寬15-25cm,單葉三裂至一回羽狀複葉。孢子囊群最初沿小脈生長,成熟後密布葉片背面。地上生,根莖近乎直立或橫臥,強韌,被硬質鱗片及毛,鱗片披針形,褐色。
關連人物
由香港一位醫生也是植物學家的 Harland 氏所發現。
基本資料
英文名:Decurrent Hemigramma
和名:ハルランシダ(はるらん羊歯)<Tectaria harlandii (Hook.) C.M.Kuo>
學名:Hemigramma decurrens (Hook.) Copel.(同物異名不少)
簡誌:根莖直立,營養葉50cm高,頂羽片25cm長,8cm寬,孢子葉較細長。網狀脈,羽軸網眼具游離小脈。
別名:擬叉蕨、下延沙蕨、沙皮蕨<中国植物志:Hemigramma decurrens (Hook.) Cop.>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中南半島、日本琉球和越南及台灣。台灣見於南北兩端及中部南投縣魚池鄉的低海拔森林林下空曠處或林緣半遮蔭處之土坡上。台灣原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