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葉拿身草

2021/10/29 12:37


▲烏來信賢步道 20211029 石碑旁的單葉拿身草


▲烏來信賢步道 20211029 單葉拿身草,花


▲烏來信賢步道 20211029 單葉拿身草,成熟莢果(微距),具鉤狀毛,每一小節會分開,且很容易黏在褲子上面

主要特徵


直立小灌木,高30-80cm;莖單一或分枝,幼時被黃色開展小鉤狀毛和散生貼伏毛,後漸變無毛。葉具單小葉;托葉三角狀披針形,長4-10毫米,基部寬2-3毫米,近無毛;葉柄長1-2.5厘米,被開展小鉤狀毛和散生貼伏毛花通常2-3朵簇生於每節上,節疏離;莢果線形,長8-12厘米,腹背兩縫線均為淺波狀,有莢節6-8,莢節扁平,長圓狀線形,密被黃色小鉤狀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近似物種


單葉拿身草:單葉;葉表面無毛,葉背灰綠色。花白色。莢果莢節長,兩面微縮。
大葉山螞蝗:單葉;兩面被毛,葉背淡綠。花白至淡紫。莢果莢節短,單(腹)面深縮。

基本資料


學名:Desmodium zonatum Miq.
簡誌:半灌木,嫩部具細柔毛。單葉,長橢圓披針形,長4-6 cm,寬1.5-2 cm,上面無毛,背面被毛,先端尾狀銳形,托葉披針形,約長5 mm,宿存。花粉紅色。莢果4-8節,兩面收縮,長4-6 cm。
別名:单叶拿身草<植物智:Desmodium zonatum Miq.>
原產地:台灣北部及東部中海拔山區林緣。中國、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分布。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假地豆

2019/10/05 11:54


▲國家生技園區 20191005 假地豆的花序

主要特徵


半灌木,枝條密披伏毛。三出葉,頂小葉長橢圓至倒卵長橢圓形,長 0.9~2.5 公分,寬 0.8~1.8 公分,上面無毛,葉脈微凸,背面被灰毛,先端圓形至凹形;托葉披針形,約 1 公分長。花粉紅色,多數,密集排列呈一花柱狀的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果為莢果,長 1.5~2 公分,寬約 0.3 公分,直立,叢集,向上展開, 4~7 節;節之長寬相等,具隆起之網紋且被鈎毛,下縫縊縮。

用途


蝴蝶食草(葉片是琉球三線蝶及微小灰蝶幼蟲的食草)。藥用(全草:清熱利尿,消癰解毒,健胃止咳。治跌打損傷,咳嗽,小兒疳積,毒蛇咬傷,癰癤,痄腮,水種,尿血,腮腺炎,小兒玕積,腰痛;葉:外用治廱瘡,跌打,刀傷出血)。

基本資料


和名:シバハギ(柴萩)<Desmodium heterocarpon>
學名:Desmodium heterocarpon (L.) DC.
簡誌:半灌木,枝條密披伏毛。三出葉,頂小葉長橢圓至倒卵長橢圓形,長2-3 cm,寬1-2 cm,上面無毛,葉脈微凸,背面被灰毛,先端圓形至凹形;托葉披針形,約10 mm長。花粉紅色。莢果4-7節,腹面收縮,長1.5-2 cm,有鉤毛。
別名:稗豆、野花生、大本山土豆、小槐花、白鉤竿、柏氏小槐花、狗尾花
原產地:廣泛分布於熱帶非洲,亞洲及澳大利亞,南太平洋的島嶼上亦可見到。台灣全島中低海拔森林、灌叢及草生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變葉山螞蝗

2017/10/16 22:05


▲玉泉公園 20171016 變葉山螞蝗

主要特徵


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莖被長疏毛。三出複葉,頂小葉橢圓形至卵狀長橢圓,葉面無毛,背面被柔毛,先端圓形,因葉形大小變化大而取『變葉』名。

基本資料


學名:Desmodium heterophyllum (Willd.) DC.
簡誌:匍匐性草本,披毛。三出葉,頂小葉橢圓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5-18 mm,寬3-10 mm,上面無毛,背面被毛,先端圓形;托葉披針形,約長5 mm。花紫紅色。莢果4-6節,腹面收縮,長1.5-2 cm。
別名: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海拔開闊潮溼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