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氏鬼督郵

2025/01/12 12:52


▲台北植物園 20241215 中原氏鬼督郵(20250111 台北植物園紀錄)


▲台北植物園 20241215 中原氏鬼督郵,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15 中原氏鬼督郵,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1215 中原氏鬼督郵,花序與花,頭狀花序具花 3 朵


▲台北植物園 20250112 中原氏鬼督郵,花序與花(據說植物園內部說,本種為中原氏母種與其他鬼督郵的雜交種)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葉莖生,叢生於接近莖的中段。葉深裂至淺裂。
本變種的葉掌狀5裂,頭狀花序著生於花序軸的一側而與原變種不同。

近似物種


台灣產鬼督郵屬共九種:
葉基生呈蓮座狀。葉基楔形、漸尖或圓鈍,葉柄具下延翼或上半部具短翼至無翼。葉具波浪緣,葉柄具狹窄下延翼或僅上半部具短翼至無翼。瘦果光滑或僅先端被毛。

長穗兔兒風:葉柄下延翼超過葉柄1/2或延伸至近基部
玉山鬼督郵:.葉柄下延翼不及葉柄1/3至無下延翼
台灣鬼督郵:瘦果密被毛
台灣寬葉兔兒風:葉不具波浪緣,葉柄下延翼寬且延伸至基部。

葉基心形,葉柄不具下沿翼。
香鬼督郵:葉基心形,葉柄不具下沿翼。
能高鬼督郵:葉短於3cm,葉緣無毛,葉背蒼綠色。

葉莖生,叢生於接近莖的中段。
中原氏鬼督郵:葉深裂至淺裂。

葉不分裂。
川上氏鬼督郵:瘦果光滑或僅先端被毛;葉紙質,葉緣呈稀疏之突尖
阿里山鬼督郵:瘦果被毛;葉近革質,葉緣鋸齒或粗鋸齒緣

用途


藥用(根:治咳嗽,腰腿痛;全草:清熱解毒。治鵝口瘡)
鬼督郵又名兔兒風,概因其葉形似兔耳得之,而鬼督郵之名則據明代李時珍釋曰:「此草獨莖而葉攢其端,無風自動,故曰鬼獨搖草,後人訛為鬼督郵爾。因其專主鬼病,猶司鬼之督郵也。古者傳舍有督郵之官主之。徐長卿、赤箭皆治鬼病,故並有鬼督郵之名,名同而物異」。由此而知,鬼督郵之名為鬼獨搖草之訛誤,且自古即作藥用,主要用治無名傳染疾病(俗稱鬼病)。古藥書上亦載鬼督郵能治心腹邪氣、上氣咳嗽、邪嗽、燥嗽、冷嗽等,且有強腰腳、益膂力、清熱解毒及祛瘀生新之功效;今本屬已有數種開發藥用,主要多用治感冒頭痛、咳嗽及婦科疾病等症。

基本資料


學名:Ainsliaea apiculata Sch. Bip. var. acerifolia Masam.
簡誌:植株高15-30 cm,莖不分枝。葉緣掌狀深裂,裂片5-8,葉基心形或近似箭形。頭花總狀排列,常向同一邊開放。瘦果被毛。
特有種。僅見於恆春半島山區。
別名:五裂龟甲兔儿风<植物志:Ainsliaea apiculata var. acerifolia Masam.
原產地:僅見於台灣(嘉義、阿里山、高雄、屏東)。生於山坡林下。最早由日人中原源治 (Genji Nakahara)於1906年在牡丹路社(今屏東縣獅子鄉丹路村)採獲,後由早田氏於1911年發表為新種,模式標本目前收藏於林業試驗所植物標本館(TAIF)。本種曾被處理為阿里山鬼督郵的變種,依據Freire氏之看法,中原氏鬼督郵與日本產之尖葉鬼督郵(Ainsliaea apiculata Sch. Bip.)其差別僅在於掌狀深裂的葉子,因此贊同將其處理為尖葉鬼督郵的一個變種。中原氏鬼督郵葉革質,通常呈掌狀深裂至淺裂為主要特徵,基部心形深裂,葉上表面墨綠色,下表面蒼白色,兩面均疏被糙伏毛。本變種分布日本本州及九州,台灣則侷限分布於恆春半島海拔600~850 m之山區,原變種則分布於日本及南韓。特有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