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草
2019/02/13 13:02
▲新北投銀光巷 20190213 白花草的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約 30~60 公分,被白色細毛,莖基部伏臥,多分枝。葉對生,卵形,粗鋸齒緣,葉片長 1~3 公分,寬 0.5~2.5 公分 ,基部鈍形至楔形,先端鈍形,兩面被白色伏生絹狀毛;葉柄長 0.5~2 公分。花冠白色,輪生聚繖花序,密生於葉腋,花萼筒狀,10 齒裂,裂片狹三角形,花冠筒狀,2 唇裂,上唇直立,微凹,下唇 3 裂。花期 3~10 月。堅果近三稜形,兩邊夾角 90°,第三邊圓弧形,長約 0.18 公分,寬約 0.08 公分,尾部尖,基部斜屑,褐色,粗糙,有光澤,結果期 4~11 月。分布於平地至中海拔山區,生長在路旁、荒地草叢或海邊岩石地。白花草因花白色而得名,台灣全島通稱,為民間常用藥,又稱虎咬癀,為台灣民間著名『五癀湯』的五癀藥材之一(虎咬癀 柳枝癀 茶匙癀 大丁癀 鼠尾癀)
用途
藥用(全草:清肺止咳,清熱解毒,補腎,消炎。治腸炎,盲腸炎,子宮炎,疔瘡,腫毒,肺熱咳嗽,咯血,胸痛。腎虛,陽萎,遺精,腸炎,闌尾炎,子宮炎,乳腺炎,癤腫,骨折,毒蛇咬傷)。
基本資料
和名:ヤンバルツルハッカ(山原蔓薄荷)<Leucas chinensis (Retz.) R.Br.>
學名:Leucas chinensis (Retz.) R. Br.
簡誌:屬特徵: 多年生草本至亞灌木;葉卵形,粗鋸齒緣。腋生輪生聚繖花序,苞片線形;花萼筒狀,10脈,10齒,約略相等,萼齒狹三角形;花冠筒狀,藥2室;子房深4裂,上方截形,花柱基生。小堅果三稜形,平滑。 種特徵: 葉片長1-3 cm,寬0.5-2.5 cm ,基部鈍形至楔形,先端鈍形,兩面被白色伏生絹狀毛;葉柄長0.5-2 cm。花冠白色。
別名:白花草、虎咬磺、滨海白绒草<中国植物志:Leucas chinensis (Retz) R. Br.>
原產地:台灣中低海拔灌叢、草地及海濱。台灣原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