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樹

2025/02/26 12:01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咖啡樹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咖啡樹,花與花序(漸熟)


▲大埔農場 20250216 咖啡樹,果實與種子,將果實的果肉與果肉分離後,一顆果實裡面會得到兩瓣種子,上頭有種皮與膠質


▲A.PAO designSTUDIO 20250226 咖啡豆去除種皮,經過水洗或是日曬的製程,經過挑選進入烘焙的咖啡豆,最終會成為我們飲用的咖啡豆,一般有分兩種咖啡豆,味道與香氣較溫順的水洗豆(豆子中間沒有明顯白線),以及味道與香氣反差較濃郁的日曬豆(豆子中間會有白線),照片的咖啡豆為四進咖啡 陳先生所提供。

主要特徵


咖啡的種植首次發現於非洲衣索比亞,最早的可信證據出現於15世紀葉門的蘇菲主義,咖啡樹有許多種類多樣性與系品種。咖啡普遍分為兩種:備受推崇的小果咖啡(阿拉比卡)及顆粒較粗和酸味較低而苦味較濃的中果咖啡(羅布斯塔)。

近似物種


阿拉比卡咖啡(小果咖啡):Coffea arabica L.
賴比瑞亞咖啡(大果咖啡):Coffea liberica W. Bull ex Hiern
羅布斯塔咖啡(大葉咖啡):Coffea canephora Pierre ex A.Froehner

用途


咖啡是人類社會流行範圍最為廣泛的飲料之一,也是重要經濟作物,其為全球期貨貿易額度第二高(最高為石油)。飲用(果實含有膠質,採收後送入脫肉機,脫去果皮果肉,再發酵脫除膠質,僅存種子稱咖啡豆。再用脫殼機脫除種子果殼,並經磨光機磨去銀膜,並磨光豆面,再焙炒研末,既成精製咖啡)。

基本資料


學名:Coffea arabica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南亞、東亞和太平洋諸島等。外來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大葉咖啡

2019/06/08 15:04


▲景美仙跡岩 20190223 大葉咖啡

主要特徵


咖啡樹是一種常綠喬木,開白色的小花,結綠色的果實,一直到成熟時才轉為紅色。正常的一株咖啡樹通常可以長到 5~10 公尺高,不過為了採收方便,豆農們常將其修剪至 2 公尺以下。開花後結出一顆顆深綠色橢圓的果實,成熟的果實由深綠轉成鮮紅色,由於色澤與櫻桃相近,故暱稱之「櫻桃」,而每顆「櫻桃」裡又含有一對種子,這對種子就是所謂的咖啡豆。

用途


咖啡樹的分類很複雜,有許多種類多樣性與系品種。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商業實用性的─阿拉比卡咖啡 (coffee. arabica) ,及另一種以其產量最著名的羅巴斯達(robusta) 為主要兩大品種。雖許多人致力於研究咖啡樹的混種,以提高咖啡的產量及抗病力,然而,混種的味道就是比不上純種的味道。果實含有膠質,採收後送入脫肉機,脫去果皮果肉,再發酵脫除膠質,僅存種子稱咖啡豆。再用脫殼機脫除種子果殼,並經磨光機磨去銀膜,並磨光豆面,再焙炒研末,既成精製咖啡。

基本資料


英文名:Coffee, Arabian Coffee, Common Coffee
學名:Coffea canephora Pierre ex Froehner var. robusta (Lind. ex De Wild.) Cheval.
簡誌:無描述。
別名:咖啡、咖啡樹
原產地:咖啡原產熱帶非洲,早在西元 575 年,阿拉伯西南部的葉門人就開始使用,西歐開始飲用約在 1615 年。世界咖啡的供應大部份來自巴西,其次是哥倫比亞。南回歸線與北回歸線間及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亦所謂的世界咖啡生長帶。

進入閱讀更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