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田菊

2020/11/21 13:29


▲加九寮溪 20201121 下田菊


▲加九寮溪 20201121 下田菊,剛從花轉變成瘦果的型態,心花(花的部分)正脫離中

主要特徵


葉對生,柄長 1~6 公分,中部葉最大,葉片廣卵形、圓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 5~20 公分,寬 3~12 公分。頭狀花小,梗長 1~3 公分,花徑 0.7~1 公分;總苞半圓形,苞片 2 層,狹橢圓形,長約 0.5 公分,先端鈍圓形;管狀花,長約 0.25 公分,上部鐘形,先端 5 齒裂;花柱伸出而分枝。瘦果橢圓形,長約 0.4 公分,寬約 0.1 公分,全體具腺點或密生小突點;冠毛 4 枚,長約 0.1 公分。下田菊的果實具腺點有黏液,易黏人衣物,有如麻糬之會黏人手,所以臺灣民間多以麻糬糊稱之。

草本,高 30~100 公分,上部多分枝,莖常帶紫色,被細毛。花期 8~10 月。果期 10~12 月。果實為具有黏性的瘦果,透過黏住經過的動物,可以將種子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近似物種


下田菊屬中有三種:下田菊小花下田菊以及寬葉下田菊

用途


藥用(治感冒,外敷治癰腫瘡癤,並治五步蛇咬傷,在雲南用以治瘧疾)。

基本資料


和名:ヌマダイコン(沼大根)<Adenostemma lavenia>
學名:Adenostemma lavenia (L.) Kuntze
簡誌: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100 cm。葉膜質,基部葉較小,中段葉廣卵形或三角形,4-20 ?e 3-12 cm,上部葉線形,0.5-1 cm長;葉齒緣或鋸齒緣,葉基楔形,三出葉脈。頭花於莖頂排列為鬆散的繖房狀,5.5-7 ?e 9-10 mm,小花花冠白色,5裂。
別名:麻糬糊、下田菊<植物智:Adenostemma lavenia (L.) O. Kuntze>
原產地:中國南方、印度、中南半島、菲律賓;日本琉球群島、朝鮮以及澳大利亞均有分佈。台灣分佈於低至中海拔山區潮濕處及林床。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小花下田菊

2020/11/11 13:58


▲魚蕨步道 20201111 小花下田菊


▲魚蕨步道 20201111 小花下田菊,瘦果(上方側)

主要特徵


草本。這一變種的特點是,頭狀花序較小;總苞寬5-7毫米;瘦果較小,長2.5-3.5毫米。葉長橢圓狀披針形或棱狀橢圓形或橢圓形,質地較薄。也可作第一變種的變型或亞變型處理。很可能是一種罕見隨機個體變異。

近似物種


下田菊屬中有三種:下田菊小花下田菊以及寬葉下田菊

用途


藥用(治感冒,外敷治癰腫瘡癤,並治五步蛇咬傷,在雲南用以治瘧疾)。

基本資料


學名:Adenostemma lavenia (L.) Kuntze var. parviflorum (Blume) Hochr.
簡誌:本變種與下田菊之主要差別在於本變種植株較矮小,約20-60 cm高,葉卵橢圓形,頭花較小。
別名:小花下田菊<植物智:Adenostemma lavenia var. parviflorum (Blume) Hochreut.>
原產地:台灣零星分佈於低至中海拔。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