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裏白(中華裡白)

2022/08/27 13:24


▲翠山步道 20210801 形成像是一面牆的中華裏白


▲翠山步道 20220827 中華裏白,具孢子囊群的羽葉葉背(微距)


▲翠山步道 20220827 中華裏白,羽軸上有著有濃密的毛(微距)


▲翠山步道 20220827 中華裏白,Y字型分枝的休眠芽


▲翠山步道 20220827 中華裏白,Y字型分枝的休眠芽背面

主要特徵


分枝有Y字型的特性(遠古蕨類的二叉分枝),葉柄密佈鱗毛,質地堅硬,但易折斷。可用於編織手工藝。

地上生,根莖橫走,被鱗片。葉柄直徑 0.4~0.6 公分;葉為二回羽狀深裂,常僅最基部一對羽片發育成熟,其餘仍維持休眠芽的狀態,羽片長超過 1 公尺,寬 40~50 公分;小羽片無柄,長約 28 公分,寬 2~3.5 公分,靠近葉軸的 3~4 對小羽片較短,長約 7 公分,小羽片靠近羽軸的一對末裂片具撕裂狀邊緣,且覆蓋羽軸;休眠芽和葉的各級主軸具脫落性褐色撕裂狀披針形鱗片,葉的各級主軸與葉背另亦為星狀毛被覆,休眠芽並具有兩枚二回羽狀深裂、長約 4 公分的苞片。

用途


藥用(治胃痛、衄血、骨折)。

基本資料


學名:Diplopterygium chinensis (Rosenst.) DeVol
簡誌:小羽片無柄,托葉狀苞片二回深裂,羽軸和葉下表面有星毛。小羽片無柄,托葉狀苞片二回深裂,羽軸和葉下表面有星毛。
別名:中華裡白、卷葉芒萁、中华里白<中国植物志:Hicriopteris chinensis (Ros. ) Ching>
原產地:分布中國的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四川,越南及臺灣。台灣原生種。


▲翠山步道 20190810 中華裡白


▲翠山步道 20180721 中華裡白


▲翠山步道 20180721 中華裡白


▲大崙尾山 20180421 中華裡白,明顯的Y字型二叉分枝。


▲大崙尾山 20180421 中華裡白,明顯的Y字型二叉分枝。


▲翠山步道 20181013 中華裡白


▲翠山步道 20210801 中華裏白,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微距)


▲翠山步道 20210801 中華裏白,葉表


▲翠山步道 20210801 中華裏白,葉背


▲翠山步道 20181013 不定芽轉換成新的幼葉中


▲大崙尾山 葉芽


▲大崙尾山 20180421 葉芽


▲大崙尾山 20180421 幼葉


▲翠山步道 20190810 中華裡白之主軸、羽軸的葉表


▲翠山步道 20190810 中華裡白之主軸、羽軸的葉背


▲翠山步道 20180721 葉面 主軸與羽軸


▲翠山步道 20190810 中華裡白具孢子囊群的羽軸葉表


▲翠山步道 20190810 中華裡白具孢子囊群的羽軸葉背


▲翠山步道 20190810 中華裡白具孢子囊群的羽葉葉表


▲翠山步道 20190810 中華裡白具孢子囊群的羽葉葉背


▲翠山步道 20191109 在中華裏白葉背上的孢子囊群(倒接鏡)


▲翠山步道 20180721 葉背 +孢子囊群


▲翠山步道 20180721 葉背 +孢子囊群(放大)


▲大崙尾山 20180421
圓形孢子囊群由 3~4 枚孢子囊群集生而成,長在末裂片的側脈上,幼時具星狀毛。


▲翠山步道 20191109 中華裏白的幼芽


▲翠山步道 20180721 近基部葉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