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柑(菴摩羅果)
2025/07/17 12:35
▲台北慈濟醫院 20250717 油柑,又稱菴摩羅果
▲台北慈濟醫院 20250717 油柑,葉表
▲台北慈濟醫院 20250717 油柑,葉背
▲台北慈濟醫院 20250717 油柑,果序
▲台北慈濟醫院 20250717 油柑,果實
▲台北慈濟醫院 20250717 油柑,樹幹
主要特徵
落葉喬木,初生時嫩枝葉被毛。葉互生,具短柄,密生排列於小枝呈 2 縱列,類似羽狀複葉,基部具刺 1 枚,托葉線狀披針形,葉片線狀矩圓形,長 2~2.5 公分,寬 0.5~0.6 公分,先端漸尖,葉面濃綠色,背面淡綠色。花叢生於小枝葉腋,單性同株,雄花多數,具細長之花梗,花淡黃色;雌花短梗或幾無梗,雌雄花瓣均 6 枚;花葯 3~5 枚,長橢圓形;子房上味,3 室。果實肉質,球形,徑 1.5~2.5 公分,稍呈 6 稜狀,初為黃色,熟時呈赤紅色,內含種子 6 粒。花期 4~5 月。果期 11~1 月。
相關小常識
佛經裡,菴摩羅果(油柑)被用以解說如來藏的清淨自性,也用以比喻比丘內在德行與外在威儀。果實雖鮮綠剔透,初嘗時,卻是粗酸澀難以下嚥,但神奇的是入口後,自然有一陣陣的甘甜,這也是它被稱為餘甘子(「油甘子」)的緣由。
用途
食用(果可供生食,亦可供做蜜餞的原料果實除鮮食外,還可製作果汁、果醬、果脯、鹽漬餘甘、糖漬餘甘和糖水罐頭等多種風味各異的食品)
藥用(根有清熱,解毒之效。治腹瀉,高血壓,梅毒,下疳,蜈蚣咬傷。樹皮有殺菌去撫之效。治口瘡,疔瘡,痔瘡,陰囊濕疹,繡球風,疳,疔,痔漏,外傷出血。葉治疳疔毒,疔瘡,痔漏,皮膚濕疹。果實有補氣,化痰,生津,止咳,解毒。治風虛熱氣,感冒發熱,咳嗽,咽痛,白喉,塗脫髮。油甘蟲節治心痛,胃痛,疝氣,遺精,小兒疳積,酒積,通身骨痛,走注風,牙痛。)
基本資料
注音:菴(ㄢˋ)摩羅果
學名:Phyllanthus emblica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余甘子<植物志:Phyllanthus emblica L.>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斯里蘭卡、印度、馬來半島及群島,台灣於 1,800 年自大陸引進種植。台灣各地零星栽培作水果蜜餞或作觀賞樹栽培。
寄主植物: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台北慈濟醫院 20250717 油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