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毛蕨
2018/10/13 09:11
▲翠山步道 20181013 烏毛蕨
烏毛蕨科物種共分2屬:烏毛蕨屬與狗脊屬。
孢膜囊群沿羽軸生長,長線形,具囊群蓋,開口朝向羽軸。孢子期秋、冬間較多。
食用(嫩葉)。藥用(子宮出血)。
簡誌:短直立莖,叢生,成熟葉在外圍,上段朝外下彎。植株大型,1m以上,羽片基部不相連,下羽片急縮,幾乎無柄。孢子囊群沿羽軸生長。
別名:山蕨貓、山過貓(台灣)、赤蕨仔、蜈蚣樹
原產地:國大陸南部及西南部,熱帶亞洲、澳洲、中南半島及太平洋群島,台灣。台灣分布在低海拔 200~1,000 公尺地區,地生,生長在林下空曠處或林緣;常見。台灣原生種。
一回羽狀複葉,叢生;葉柄長 30~60 公分,堅硬,上有縱溝,溝兩側有瘤狀氣囊體疏生,幼時柄有鱗片,上有小耳片;葉片可達 150 公分,闊披針形,革質,表面光滑。線狀披針形,基部圓或楔形,全緣,葉脈游離,單一或一次分歧,小脈平形射出。
▲台北植物園 20181010
▲新北投銀光巷 20180526
烏毛蕨屬大型蕨類,常見於低海拔山區路旁。
▲陽明大學 20180515 幼株
▲大溝溪 幼株
▲大崙尾山
▲大溝溪 烏毛蕨幼株
▲台北植物園 20181010 葉表近葉尾端
▲翠山步道 20180721 葉面
▲翠山步道 20181013 烏毛蕨葉背 +孢子囊群
▲台北植物園 20181010 葉背 +孢子囊群
▲翠山步道 20180721 葉背(病變)
▲翠山步道 20180721 葉背 +孢膜囊群
孢膜囊群沿羽軸生長,長線形,具囊群蓋,開口朝向羽軸
▲大溝溪 葉背
▲翠山步道 20181013 葉柄
▲翠山步道 20181013 烏毛蕨近基部羽片(縮成圓耳狀)
▲翠山步道 20180721 近基部羽片
▲大崙尾山 基部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