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氏鐵莧
2020/07/19 20:28
▲福州山 20200719 生長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下,很可能為「乳斑旋葉鐵莧」
主要特徵
株高一至四公尺,莖光滑,嫩枝被短毛,枝條紅褐色,有乳汁,冬芽多變成紅色,單葉互生,葉闊卵形,端部漸尖、尾尖、小突尖,基部圓鈍,葉緣波浪狀粗圓鋸齒,葉大型,長十至十八公分,寬六至十二公分,紙質,葉鮮紅、淺紅、暗紅、紫褐至古銅綠色,葉面具不規則的紅、紅褐、紫...等色斑紋或斑塊,有些銅紅色而嵌有暗綠斑,已栽培出其他色澤之品種,葉面有光澤,葉背沿葉脈具疏毛,基出脈三至五條,托葉披針形、狹三角形,長約八公釐,基部寬二、三公釐,具短毛,葉柄長二、三公分,具疏毛,單性花,雌雄同株,通常雌雄花異序,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團繖狀排列,花序略呈下垂或斜生,長鏈狀,雄花花序長十至二十公分,各部位被微柔毛,花梗長約一公釐,苞片卵形,長約一公釐,苞腋具雄花九至十七枚,雌花花序長五至十公分,花序梗長約二公分,雌花苞片闊卵形、葉狀,長約五公釐,寬約八公釐,具粗齒七至十一枚,苞腋具雌花一、二枚,無花梗,雄花花萼四枚,長卵形,長約不足一公釐,鑷合狀排列,無花瓣,花盤無,雄蕊八枚,花絲直立,離生,雌花花萼三、四枚,長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半公釐至一公釐,具緣毛,覆瓦狀排列,無花瓣,雌蕊心皮三枚,合生,花柱三枚,長六、七公釐,離生,撕裂九至十五條,子房密生毛,子房上位,子房三室,中軸胎座,蒴果,球形,直徑約四公釐,熟時開裂,具三枚分果片,疏生具基的長毛,種子球形,直徑約二公釐,平滑。
近似物種
在還沒有更多詳細資料之前,「乳斑旋葉鐵莧」暫放於威氏鐵莧分類裡。常見的威氏鐵莧之外,園藝品種還有鑲邊旋葉鐵莧等等。
鐵莧屬(Acalypha)常見之園藝品種有十分多種,台灣鐵莧、屏東鐵莧、恆春鐵莧、蘭嶼鐵莧等等,都被列為園藝品種之內。
用途
藥用(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過低等)。威氏鐵莧的葉面銅紅色,嵌有暗綠班,在陽光充足的季節,葉面鮮艷亮麗,極為搶眼。威氏鐵莧的葉色呈現鮮紅色至紫褐色,在夏日陽光照射下,葉色十分鮮艷,所以又稱紅葉鐵莧。雌雄異花,花形長穗狀。樹性強,分枝旺,耐修剪,可作綠籬、庭園彩葉添飾栽植。鐵莧菜的品種很多,葉色變化豐富,在公園、校園、私人庭院及機關庭院中,差不多都能找地它的蹤跡。除了觀賞之外,根、莖皮、葉及花穗都可以入藥,而根最為常用,可用來治風濕性關節炎等,莖皮及葉對皮膚潰瘍,刀創傷等有效,花穗還可治腹瀉、吐血。
基本資料
注音:威氏鐵莧(ㄒㄧㄢˋ)
學名:Acalypha wilkesiana Muell.-Arg.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桑<植物智:Acalypha wilkesiana Muell. Arg.>
原產地:原產於南太平洋諸島。台灣於 1910 年由日人藤根吉春氏從新加坡引進種植。台灣各地均有栽培。
▲南港中研院 20180531 威氏鐵莧
▲福州山 20200719 「乳斑旋葉鐵莧」,葉表
▲福州山 20200719 「乳斑旋葉鐵莧」,葉背
▲福州山 20200719 「乳斑旋葉鐵莧」,花
▲南港中研院 20180531 威氏鐵莧,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