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管束植物說明

2019/12/15 09:54

這個網站盡量依據特生中心與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分類為主要方式,非最新分類法或是不盡完善之處請多見諒。(增補中)

生物分類法 簡略歷史說明



早期的現代植物學 Crantz的Classis cruciformium, 1769

現代生物分類法源於林奈(瑞典語:Carl von Linné),他根據物種共有的生理特徵分類,植物學(西元1753),林奈用了四個分類等級:綱、目、屬和種。在林奈之後,根據達爾文關於共同祖先的原則,此系統被逐漸改進。近年來,分子系統學(英語:Molecular phylogenetics)應用了生物資訊學方法分析基因組DNA,正在大幅改動很多原有的分類。


清代「植物名實圖考」為中國近代最先有的植物對照書,共1714種,各類篇輻及種數不一,附圖超過1800幅;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即在作者吳其濬死後一年,由山西太原陸應榖校印刊行。

卡爾·林奈奠定了現代生物學命名法二名法(英語:Binomial Nomenclature,Binominal Nomenclature 或 Binary Nomenclature)。早在林奈200年前文藝復興時期的博安兄弟(法語:Gaspard Bauhin,Caspar Bauhin;拉丁化:Casparus Bauhinus,1560年-1624年)發明了這種方法。

生物分類法(英語:Taxonomy),又稱科學分類法,是用生物分類學方法來對生物的物種分組和歸類的辦法。以級別為基礎的系統層次結構中使用的一個固定數量的層次,域、界、門、綱、目、科、屬和種。無級別系統使用任意數量的層次。分類的群體被稱為分類單元。

現代生物分類法 說明


植物的命名。學名之結構與法則:

  • 植物學名 = 屬名 + 種名 + 命名者

屬名(generic name):

  • 字首必須大寫,大多是名詞或帶名詞性質的詞,用單數主格。其來源是古拉丁名、希臘名或者是其他文字的拉丁文化的字詞,用以表示重要特徵、植物原產地,或以人名來命名。

種名(specific epithet)

  • 字首小寫,以斜體字或畫底線表示之,大多是形容詞,其性、數、格必須和屬名一致,其含意是植物形態特徵、生態環境、原產地、用途或有其紀念性。

命名者(author):命名者可為全名或縮寫,字首必須大寫且不可斜體。

  • cv.:栽培變種(園藝種)(原拉丁文:cultivarietas)
  • et:X et Y ,表示 X 與 Y 一起命名此一物種
  • et al.:和其它的(人、事、物)(原拉丁文:et alii)
  • ex.:X ex. Y ,表示 X 以建議此名 ,Y 是以論文公開命名此物種
  • emend.:X emand Y,表示 X 修改 Y 的命名方式(emendavit)
  • in:X in Y,表示 X 是正式命名者,但由 Y 以論文公開此名
  • sp:種(species)
  • subsp.或ssp.:亞種(subspecies)
  • var.:變種(同種而分布不同地理位置,而有性狀上的差異者)(varietas)
  • subvar.:亞變種(subvarietas)
  • f.:品型、品種(forma)
  • f.:X f. 表示根據 X(人名)(fide)
  • f.:f. X 表示是 X 的兒子(filius)
  • nov.:新的(novus)
  • auct. non.:X 表示著作非 X(auct. non.)
  • ╳:雜交(hybrid)(母株(提供柱頭以結果者) ╳ 公株(提供花粉者))
  • +:嫁接(graft)

特生中心 台灣野生植物資料庫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index.aspx

註:中文名稱、學名、簡誌等資料多引用「特生中心」之資料

林務局 自然保育網 植物:


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0001710
 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共六卷(分類的基準)
 台灣樹木 解說
 台灣海岸濕地植物
 台灣植物癭

Plants of TAIWAN 台灣植物資訊整合查詢系統


植物電子書(同物異名的基準)
http://tai2.ntu.edu.tw/ebook.php
 第一版臺灣植物誌 Flora of Taiwan, 1st edition
 第二版臺灣植物誌 Flora of Taiwan, 2nd edition

植物界 网站群:


http://www.iplant.cn/
 中国植物图像库
 中国植物志
 花伴侣 APP

註:簡體別名多引用「中国植物志」之資料

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館


http://db.kahaku.go.jp/webmuseum/

註:查詢學名之後,對照出來的「和名」名稱,為日文正式名稱,多引用「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館」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