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脈突齒蕨
2019/09/22 12:37
▲烏來內洞 20200511 網脈突齒蕨
▲大溝溪 20190428 黃腺羽蕨與網脈突齒的差異(孢子囊與腺體)
▲大溝溪 20190428 黃腺羽蕨與網脈突齒的差異(主軸與羽軸的溝)
主要特徵
網脈突齒蕨的葉柄長可達70公分,葉片紙質、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分裂,長可達90公分,其最基部一對羽片的最基部下側小羽片特別長,而且呈羽狀深裂。
近似物種
頂羽片附近之羽軸及小羽軸都具有一排網眼,末裂片之凹入處有斜上突起的短齒。孢子囊群有圓腎形孢膜。
網脈:羽軸及小羽軸都具有一排網眼,網眼內沒有游離小脈。
突齒:最末裂片的凹入處有像鋸齒般的向上突起。
兩種近似的蕨類,除了孢子囊群的有無孢膜的特徵之外,其他特徵皆很接近:
黃腺羽蕨:主軸無溝,羽軸的溝靠在主軸上。無孢子囊群之孢膜,在主軸、羽軸、葉背上有黃至橙色的圓柱狀腺體。
網脈突齒蕨:主軸與羽軸溝相通。孢子囊群有圓腎形孢膜。
基本資料
和名:アカミャクシダ<Pleocnemia rufinervis (Hayata) Nakai>
學名:Pleocnemia rufinervis (Hayata) Nakai
簡誌:柄長65cm,葉身長、寬約85cm,二回,基部羽片的基下小羽片長,羽裂,羽軸近軸面密佈多細胞毛,小羽片有柄深裂,末端尾尖。遠軸面的脈上密佈黃色圓柱狀腺體。沿小羽軸有網眼,孢膜圓腎形,直徑約0.5mm。
別名:台湾黄腺羽蕨(中国植物图像库)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烏來內洞 20200511 網脈突齒蕨(幼株)
▲大溝溪 20190428 網脈突齒蕨
▲新店和美山 20190302 網脈突齒蕨
▲台北植物園 20180422
▲魚蕨步道 20190922 網脈突齒蕨 主軸與羽軸的關係
▲魚蕨步道 20190922 網脈突齒蕨的葉背,靠近葉軸邊葉脈上有明顯的網眼(閉鎖)
▲大溝溪 20190428 網脈突齒蕨葉表上主軸與羽軸的關係(1/2)
▲大溝溪 20190428 網脈突齒蕨葉背上主軸與羽軸的關係(2/2)
▲烏來內洞 20200511 網脈突齒蕨(幼株),葉表
▲烏來內洞 20200511 網脈突齒蕨(幼株),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190310 網脈突齒蕨,同一位置的葉表(1/2)
▲台北植物園 20190310 網脈突齒蕨,同一位置的葉背(2/2)
▲新店和美山 20190302 網脈突齒蕨,同一位置之葉表(1/2)
▲新店和美山 20190302 網脈突齒蕨,同一位置之葉背(1/2)
▲台北植物園 20180422 同一位置之葉表(1/2)
▲台北植物園 20180422 同一位置之葉背(2/2)
▲大溝溪 20190428 網脈突齒蕨有孢子囊群的葉表(1/2)
▲大溝溪 20190428 網脈突齒蕨有孢子囊群的葉背(2/2)
孢子囊群有圓腎形孢膜
▲烏來內洞 20200511 網脈突齒蕨(幼株),基部與葉柄
▲魚蕨步道 20190922 網脈突齒蕨近基部的葉柄
▲大溝溪 20190428 網脈突齒蕨的葉柄(紅棕色鱗毛)
基部密生紅棕色之鱗片,但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