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蝗(棉蝗)
2020/10/02 12:44
▲龍洞岬海岸 20201002 台灣大蝗
主要特徵
8~9 月間卵孵化成為若蟲,稱之為「蝗蝻」成長快速,中秋節前後便可發現大量成蟲。成蟲體型碩大,主要出現在秋天。
本種是草食性昆蟲,只要是植物的嫰幼部分都喜啃食。孵化後的若蟲以禾本科、豆科等各類植物葉片為食,因此農作物常遭破壞。在從前曾是水稻及甘蔗主要害蟲,近年來已經較少危害農作物。
體長 雄50-65mm、雌75-87mm,體色為鮮艷的綠色,頭、胸具凹凸不平的瘤斑,複眼下方具一條黃色縱紋,觸角淡褐色,各腳脛節外側紅褐色,後腿腿節強壯善於彈跳。本種為台灣最大的蝗蟲,俗稱「草螟公」。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成蟲於秋季出現,夜晚會鳴叫,以後腳和前翅磨擦,發出「唰沙」「唰沙」的聲音,然後交尾,雌蟲體型比雄蟲大很多。
基本資料
學名:Chondracris rosea
別名:棉蝗、草螟公
原產地:生活在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特別是在山區道路旁的草叢上十分常見,偶可發現成蟲跳到路上被車碾斃的慘狀。除台灣之外,中國大陸、印度等地也有分佈。
▲龍洞岬海岸 20201002 台灣大蝗,側面
▲龍洞岬海岸 20201002 台灣大蝗,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