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蕨

2023/02/18 14:13


▲二子坪 20230218 在大樹上著生的瓶蕨,今年似乎長的不是很好


▲二子坪 20230218 瓶蕨,營養葉葉表


▲二子坪 20230218 瓶蕨,孢子葉葉背,可以看見孢子囊群,孢膜管狀

主要特徵


營養葉為一回羽狀複葉,羽片之邊緣為淺裂或呈圓齒狀。孢子葉的羽片具有不規則的深鋸齒緣。瓶蕨利用葉面來吸收空氣和水份,它們通常生長於不時有雲霧漂渺的潮溼山區,台灣北部有氣候上的北降現象,所以在北部低海拔地區也可見到。

根莖長橫走狀,被覆深褐色多細胞毛;葉間距長,具短柄;葉片長10-40cm,寬約2-3cm;營養葉一回羽狀複葉,羽片邊緣淺裂或具圓齒,孢子葉之羽片則具不規則深鋸齒緣;葉脈明顯可見,二叉分支;葉軸有翅,背面散生線形褐色多細胞毛;孢子囊群位於裂片頂端,僅基部陷於葉肉中。孢膜管狀,開口處截形,不成擴大狀,孢子囊拖外露。

基本資料


和名:ツルホラゴケ(蔓洞苔)<Vandenboschia auriculata (Blume) Copel.>
學名:Vandenboschia auriculata (Blume) Copel.
簡誌:長攀爬,半著生性,多生長在樹幹上,根莖具暗褐色多細胞毛,一回羽葉,葉柄4mm長以下,葉身10~40cm,主脈二叉,羽軸有窄翅。
別名:瓶蕨、耳叶瓶蕨<中国植物志:Vandenboschia auriculata (Bl.) Cop.>
原產地:中國大陸、喜馬拉雅、日本、琉球、印度、泰國,臺灣中海拔地區較潮濕之森林環境中常見。台灣原生種。


▲魚蕨步道 20201111 瓶蕨


▲二子坪 20200220 瓶蕨


▲魚蕨步道 2020213 瓶蕨,孢子葉


▲魚蕨步道 2020213 瓶蕨,孢子葉葉背


▲二子坪 20200220 瓶蕨的孢子葉


▲二子坪 20191123 瓶蕨,似乎是孢子葉


▲魚蕨步道 20190922 瓶蕨的孢子葉


▲金瓜寮 20180115


▲虎豹潭 20170701


▲虎豹潭 20170701


▲魚蕨步道 20201111 瓶蕨,營養葉的葉表


▲魚蕨步道 20201111 瓶蕨,營養葉的葉背


▲魚蕨步道 20190922 瓶蕨孢子葉具孢子囊群的葉表,外露的孢膜管狀為孢子囊托


▲虎豹潭 20170701 葉表


▲魚蕨步道 20190922 瓶蕨孢子葉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外露的孢膜管狀為孢子囊托


▲金瓜寮 20180115 瓶蕨的葉背
葉片只有單層細胞,通常每個末裂片會有一條脈,而孢子囊群就從這條脈的頂端長出來,孢子囊群著生於裂片的脈之頂端,孢膜管狀,孢子囊托外露


▲金瓜寮 20180115 具橫走莖的瓶蕨(營養葉)


▲魚蕨步道 20201111 瓶蕨,根莖長橫走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