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參
2025/05/06 12:40
▲台北植物園 20250506 南丹參
▲台北植物園 20250506 南丹參,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06 南丹參,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外表紅赤色,切面淡黃色。莖粗大,高約 1 公尺,鈍四稜形,具四槽,被下向長柔毛。葉為羽狀複葉,長 10~20 公分,有小葉(5)~7 片,頂生小葉卵圓狀披針形,長 4~7.5 公分,寬 2~4.5 公分,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或稍偏斜,邊緣具圓齒狀鋸齒或鋸齒,草質,兩面除脈上略被小疏柔毛外餘部均無毛,側脈 5~6 對,與中脈在上面平坦下面明顯,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側生小葉較小,基部偏斜;葉柄長 4~6 公分,腹凹背凸,被長柔毛。輪繖花序 8 至多花,組成長 14~30 公分頂生總狀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披針形,長 0.3~0.4 公分,寬約 0.1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兩面略被短柔毛,邊緣全緣,具緣毛;花梗長約4毫米,與花序軸密被長柔毛及具腺長柔毛。花萼筒形,長 0.8~1.0 公分,外面被具腺疏柔毛及短柔毛,內面在喉部被白色長剛毛,二唇形,裂至花萼長 1/4,上唇寬三角形,長約 0.2 公分,寬約 0.5 公分,先端有靠合的 3 小齒,下唇較小,三角形,長 0.15 公分,寬約 0.4 公分,淺裂成 2 齒,齒三角形,靠近,先端銳尖。花冠淡紫、紫至藍紫色,長 1.9~2.4 公分,外被微柔毛,內面靠近冠筒基部斜生毛環,冠筒長約 1.0 公分,伸出花萼,基部寬約 0.25 公分,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 0.7 公分,冠簷二唇形,上唇略作鐮刀形,兩側折合,長 0.8~1.2 公分,寬約 0.5 公分,先端深凹,下唇稍短,呈長方形,長約 1.1 公分,寬約 1.2 公分,3 裂,中裂片最大,倒心形,先端微缺,基部略收縮,長 0.3 公分,寬 0.6 公分,側裂片卵圓形,較小,寬達 0.2 公分。能育雄蕊 2,伸至上唇片,花絲長約0.4 公分,扁平,無毛,藥隔長約 0.19 公分,上臂長達 0.15 公分,下臂長約 0.4 公分,二下臂藥室不發育,頂端聯合。花柱伸出,長達 2.8 公分,先端不相等 2 淺裂,後裂片較短。花盤前方微膨大。小堅果橢圓形,長約 0.3 公分,褐色,頂端有毛。花期 3~7 月。
用途
藥用(根:用於胸痺絞痛,心煩,心悸,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鏟後瘀滯腹痛,崩漏,肝脾腫大,關節痛,疝氣痛,瘡腫。內服:煎湯,9~15 克;或入丸、散。)
基本資料
注音:南丹參(ㄕㄣ)
學名:Salvia bowleyana Dunn
簡誌:無描述。
別名:南丹参<植物志:Salvia bowleyana Dunn>
原產地:中國大陸產於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生於山地、山谷、路旁、林下或水邊,海拔 30~960 公尺。台灣馬祖似乎也有。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台北植物園 20250506 南丹參,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06 南丹參,葉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