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宋莢迷(呂宋莢蒾)
2019/05/04 12:33
▲陽明大學 20190504 呂宋莢蒾
主要特徵
株高可達三公尺,枝幹對生,樹皮灰色,有細灰點,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萌枝被黃褐色絨毛,一、二年生小枝被疏簇狀短毛,芽被黃褐色簇狀毛,單葉對生,生殖枝上之葉卵形,營養枝上之葉長橢圓形、橢圓形、橢圓狀卵形、卵狀披針形、矩圓形、近菱形,葉端漸尖、銳尖,葉基楔形至近圓形,葉緣深波狀疏鋸齒,有緣毛,萌枝其葉緣具疏齒,葉長四至十一公分,紙質或厚紙質,葉面黃綠色,具無柄之透明微小腺點,近光滑,僅中脈被叉狀毛,葉背疏被簇狀、叉狀、星狀毛,脈上毛較密,萌枝上之葉葉面散生簇狀毛,葉背之毛較密,羽狀脈,側脈五至九對,葉脈於表面凹陷,於葉背明顯凸起,無托葉,葉柄長三至十五公釐,被黃褐色簇狀毛,兩性花,聚繖花序,複繖形式,直徑約三至五公分,頂生,常生於具一對葉的側生短枝之頂或頂生小枝上,第一級輻射枝約五條,纖細,花生於第三至第四級輻射枝上,花序梗被柔毛,總花梗極短或近無,苞片與小苞片早落,花萼卵圓形,長約一公釐,與子房合生,宿存,被黃褐色簇狀毛,五齒裂,萼齒卵狀披針形,花冠幅形,開展,直徑四、五公釐,外被簇狀短毛,蕾時圓球形,花白色,五裂,裂片卵形,比冠筒長,雄蕊五枚,著生於花冠筒,與花冠裂片互生,雄蕊短於花冠或稍長些,花藥寬橢圓形,雌蕊心皮三枚,合生,柱頭不明顯三裂,子房半下位,子房一室,中軸胎座,核果,球形,長五、六公釐,肉質,熟時紅色,種子(核)一枚,卵形、寬卵圓形,甚扁平,長四、五公釐,直徑三、四公釐,先端尖,基部截形,具二條淺腹溝與三條極淺背溝。
用途
誘鳥植物(果實)。藥用(莖葉:袪風除濕,活血。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基本資料
注音:呂宋莢蒾(ㄇ一ˊ)
英文名:Luzon Viburnum、Philippine Viburnum
學名:Viburnum luzonicum Rolfe(有同物異名)
簡誌:無描述。
別名:台中莢蒾、台灣莢蒾、淨花莢蒾、紅子莢蒾、紅子仔,菲律賓紅子仔、圓甘杞、瑪瑙果、細葉大柴樹、福州莢蒾、羅蓋葉、派古魯(泰雅)、撲羅呵或魯(泰雅)、吕宋荚蒾(植物分类学报:Viburnum luzonicum Rolfe)
原產地:中國南部、台灣、菲律賓、中南半島。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林緣或灌叢中。台灣原生種。
▲南港中研院 20190316 呂宋莢蒾的花期
▲陽明大學 20180515 果期(青果)
▲陽明大學 20180515 果期(青果)
▲軍艦岩 20190105 果期(成熟果)
▲南港中研院 20190316 呂宋莢蒾的葉表
▲南港中研院 20190316 呂宋莢蒾的葉背
▲南港中研院 20190316 呂宋莢蒾的花序
▲南港中研院 20190316 呂宋莢蒾的花序
▲軍艦岩 20190105 葉表 果實
▲軍艦岩 20190105 葉背 果實
▲南港中研院 20190316 呂宋莢蒾的樹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