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蓋鳳尾蕨

2024/03/03 12:44


▲陽明山 20240303 鱗蓋鳳尾蕨


▲陽明山 20240303 鱗蓋鳳尾蕨,葉表


▲陽明山 20240303 鱗蓋鳳尾蕨,葉背,孢子囊群長線形,位於羽片兩側邊緣,為由葉緣反捲之假孢膜保護


▲陽明山 20240303 鱗蓋鳳尾蕨,近基部,密被淡褐色細長鱗片

主要特徵


莖短直立狀或斜上生長,密被淡褐色細長鱗片。葉叢生,密被與莖相同之鱗片;葉片長橢圓形,一回羽狀複葉,最寬處在上段;羽片長線形,基部心形,無柄,末端尖,頂羽片顯著,與側羽片同形,下段羽片逐漸縮短,營養羽片之邊緣鋸齒狀,多少朝下反捲;羽片側脈單一或分叉,不具假脈。孢子囊群長線形,位於羽片兩側邊緣,為由葉緣反捲之假孢膜保護。

用途


研究報告顯示,鱗蓋鳳尾蕨對於泥土中被污染的砷(As)有吸收與去除作用。
藥用(全草:袪風除濕,清熱解毒。治流行感冒,痢疾,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基本資料


和名:モエジマシダ<Pteris vittata>
學名:Pteris vittata L.
簡誌:頂羽片單一,一回羽狀複葉,羽片基部心形,頂羽片和側羽片同形,下羽片漸縮成耳狀。
別名:蜈蚣草、蜈蚣蕨、蜈蚣草(中國植物誌:Pteris vittata L.)
原產地:亞洲及非洲的熱帶、亞熱帶,台灣全島低海拔開發地區常見。常見生長在產業道路邊或住家附近的石砌牆垣或磚牆上。臺灣原生種。


▲新店和美山 20180922


▲新北投銀光巷 20180908


▲台北植物園 20180428


▲新店和美山 20180922 葉表 +主軸與羽軸的關係


▲虎山步道 20180602 營養葉


▲虎山步道 20180602 孢子葉


▲新北投 20180210 葉面


▲新店和美山 20180922 葉背 +孢子囊群


▲台北植物園 20180428 葉背 +孢子囊群
孢子囊群長線形,位於羽片兩側邊緣,為由葉緣反捲之假孢膜保護。


▲新北投 +葉柄 +鱗片
葉柄密被淡褐色鱗片+細毛


▲新北投銀光巷 20180908 基部 +葉芽


▲虎山步道 20180602 莖及葉柄都長滿濃密的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