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白巴豆(裡白巴豆)

2020/10/02 12:26


▲龍洞岬海岸 20201002 裡白巴豆


▲龍洞岬海岸 20201002 裡白巴豆,果實為蒴果,呈3瓣狀

主要特徵


灌木。花單性,雌雄同株。花期 4~8 月,果期 9~12 月,偶週年開花結果。

常綠小灌木,高 60~120 公分,全株披棕褐色鱗片及星狀毛,多分枝,老莖灰白色,小枝青綠色。葉對生或輪生枝端,柄長 0.6~1 公分;葉片倒卵形或長卵形,長 4~8 公分,寬 2.5~3.5 公分,基部鈍形,先端鈍尖或稍漸尖,全緣或微波緣,背面被銀白色盾狀鱗片並密布細小褐色突點 (少數鱗片紅色)。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萼與花瓣均 4~6 枚,花瓣黃白色或白色,雄蕊 15~20 枚,乳黃色;雌花子房 3 室,柱頭多細裂呈鬚狀。蒴果球狀三稜形,徑約 1 公分,被銹色鱗片物;種子 3 粒。

用途


藥用(種子:有毒;根:袪風解熱,壯筋骨,催吐。治風溼骨痛,咽喉痛。根或全株有活血散瘀,舒筋活絡,鎮靜止痛,解毒消腫之效。治風濕痹痛,風濕關節痛,發熱病,瘧疾高熱不退,胃脘痛吐瀉,癰瘡腫毒。葉有解熱,止痢之效。治吐瀉,疥癬)。葉可作為香煙之代用品。

基本資料


和名:グミモドキ(茱萸擬)<Croton cascarilloides Raeusch.>
學名:Croton cascarilloides Raeusch.
簡誌:屬特徵-灌木。單葉,互生,基部具2腺體。花單生或簇生成總狀花序。雄花萼4-6裂;花瓣4-6;雄蕊多數。雌花花瓣小或無;子房2-4室。蒴果。 種特徵-葉簇生於小枝端,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先端銳尖,基部鈍,下表面被銀色盾狀鱗片 (少數鱗片紅色)。
別名:葉下白、裡白巴豆、邱氏巴豆、柿糊、银叶巴豆<植物智:Croton cascarilloides Raeusch.>
原產地:琉球、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婆羅洲等地。台灣全島低海拔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龍洞岬海岸 20200926 裏白巴豆


▲龍洞岬海岸 20200926 裏白巴豆,葉表


▲龍洞岬海岸 20200926 裏白巴豆,葉背


▲龍洞岬海岸 20201002 裡白巴豆,雄花與葉背(上)葉表(下)


▲龍洞岬海岸 20200926 裏白巴豆,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