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觀音座蓮
2018/11/25 10:58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蘭嶼觀音座蓮 孢子囊群
主要特徵
大型蕨類,植株高度可達 3~4 公尺高,莖為塊莖,根粗,莖短、肥大,完全露出土面,塊莖內含澱粉,布滿葉足與托葉形成的塊莖組織。幼葉一回,捲旋;成熟葉二回,葉大,長可達 3~4 公尺,為二回羽狀複葉,柄上有關節,小羽片狹長形,基部膨大,形成葉枕(pulvinus);末端漸尖,寬約 1 公分,邊緣有圓鋸齒,且每一脈對應一齒,回脈長,幾乎接近中肋,用手摸之不刺人;游離脈,至多具一分叉點,多少具由葉肉生成或葉緣伸出之假脈及回脈(recurrent veins)。孢子生於葉背近葉緣處,成群集生,褐色,呈屈折迴繞排列。本種與觀音座蓮差別在於回(迴)脈延伸至中肋,觀音座蓮回脈只延伸 1/2 至 1/3 處,葉軸基部有窄形鱗片,葉片、羽片基部,或幼葉葉柄上具腫大葉枕。
近似物種
蘭嶼觀音座蓮:回脈可達小羽片的中脈附近。孢子囊群(一組可能超過10個居多)。小羽片基部多為心形。
觀音座蓮:回脈至孢子囊群附近。孢子囊群(一組為10個以下居多)。小羽片基部為多楔形。
用途
製酒原料(塊莖內含澱粉)。
基本資料
學名:Angiopteris palmiformis (Cav.) C. Chr.
簡誌:幼葉一回,柄上有關節,成熟葉二回,長2m,小羽片寬1cm,葉緣鋸齒,且每一脈對應一齒,回脈長,幾乎接近中肋。
別名:
原產地:分布菲律賓、泰國,臺灣在蘭嶼普遍可見,恆春半島則有零星分布。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蘭嶼觀音座蓮 孢子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