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黃纓絨花
2020/11/01 12:01
▲三貂嶺 20201024 粉黃纓絨花
▲三貂嶺 20201024 粉黃纓絨花,花
主要特徵
株高可達一百四十公分,莖直立或近基部傾斜,綠色,光滑無毛或被白色長毛,少分枝,枝條柔弱,粉綠色,具基生葉與莖生葉,基生葉為主,莖生葉單葉互生,葉形變化大,通常葉廣卵形、卵形、長橢圓形、長橢圓披針形,端部鈍狀,基部延伸至莖、抱莖、耳狀、戟狀,葉緣鋸齒、淺鋸齒,常羽裂狀,葉稍肉質,無毛或於中肋被白色長毛,葉兩面灰綠、深綠色,羽狀脈,中肋於表面凹入而於背面隆起,不具托葉,無葉柄,兩性花,上位花,頭狀花序,花序筒狀,花序單出或數枚呈疏散繖房狀排列,頭花直徑約十至十三公釐,具長總梗,花枝常二歧分枝,花托扁平、凸起,裸露、蜂窩狀或具蜂窩狀小孔,無托片,無托毛,總苞圓柱狀、長筒形、甕形、鐘形,總苞片一層,與花冠等長,覆瓦狀排列,兩性花花萼冠毛狀,不具副萼,花瓣合生管形花冠,小花花冠淺黃色至淺橘色,先端窄漏斗狀,花冠長約八公釐,五深裂,可稔,雄蕊四、五枚,著生於花冠筒,花絲離生,花藥基部鈍形,內壁組織增厚,輻射狀,合生筒狀包圍花柱,雌蕊心皮二枚,合生,花柱細長,突出於花冠,二叉,分枝先端具錐形附屬體,被短毛,柱頭二枚,子房下位,子房一室,基生胎座,瘦果,狹矩圓形,具五縱稜,長約三、四公釐,頂端具冠毛,剛毛狀,多輪,白色,柔軟。
近似物種
本種早在1997年就被人在基隆發現,一直被當作纓絨花看待。經DNA驗證,才知兩者並非同種。從菊科紫背草屬分出粉黃纓絨花的姊妹花。
近似物種
常見兔仔菜、黃鵪菜、紫背草、粉黃纓絨花區別:
兔仔菜:花黃色。葉子像兔子耳朵,尖尖的(呈長披針形),全緣或鋸齒緣(葉緣有刺的為多頭苦菜)。
黃鵪菜:花黃色,但比兔仔菜花小。葉提琴狀羽裂裂片,頂端裂片最大。
紫背草:花紫紅色。葉提琴狀羽裂裂片,葉尖銳形,葉背常帶紫紅色。
粉黃纓絨花:花粉黃色。葉子像盾牌(戟狀),葉緣鋸齒,常羽裂狀。
基本資料
英文名:Emilia praetermissa
學名:Emilia praetermissa Milne-Redh.
簡誌:無描述。
別名:纓絨花(舊分類)
原產地:原生於西非熱帶至亞熱帶地區。台灣最早採集記錄是1997年於基隆市,分布於北海岸山區、基隆、台北 等地,已往南擴展,目前 新竹、苗栗之低山區也常見,多出現在稍乾燥山坡處。歸化種。
▲婆婆橋 20200614 粉黃纓絨花
▲陽明大學 20190720 粉黃纓絨花
▲坪頂古圳 20190511 粉黃纓絨花
▲中興環保公園
▲三貂嶺 20201024 粉黃纓絨花,葉表
▲三貂嶺 20201024 粉黃纓絨花,葉背
▲婆婆橋 20200614 粉黃纓絨花的葉表
▲陽明大學 20190720 粉黃纓絨花的葉背
▲三貂嶺 20201024 粉黃纓絨花,花苞
▲陽明大學 20190720 粉黃纓絨花的花
▲坪頂古圳 20190511 粉黃纓絨花的花頭(上頭有細紋貓蛛正等待著獵物)
▲坪頂古圳 20190511 粉黃纓絨花
▲新店小粗坑 20190126 粉黃纓絨花(花無萼片)
▲新店小粗坑 花(無萼片)
▲婆婆橋 20200613 粉黃纓絨花,瘦果
▲陽明大學 20180804 花->種子
▲新北投 20180210 種子
成熟的種子,隨風移動到適合的環境再長出新的粉黃纓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