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仙(雙叉犀金龜)
2022/06/26 15:58
▲陽明山 20220626 交尾中的獨角仙(雙叉犀金龜),左雄右雌
▲陽明山 20220626 獨角仙(雙叉犀金龜),雌蟲,正在啃食光蠟樹的樹皮,進而取得樹液
▲陽明山 20220626 獨角仙(雙叉犀金龜),雄蟲頭部前方有一個鹿角狀的犄角(ㄐㄧㄐㄧㄠˇ)
▲陽明山 20220626 獨角仙(雙叉犀金龜),雌雄分開影片
主要特徵
體長35-55mm(不含犄角),外觀近似鍬形蟲但卻屬於金龜子科,體色黑褐色或紅褐色具微弱的光澤,雄蟲頭部前方有一個鹿角狀的犄角,末端開叉,前胸背板也有一枚小犄角,末端開叉,雌蟲無犄角,黑色或黑褐色,不具光澤, 前腳脛節端部外側有2枚棘刺,部分雄蟲小型個體頭部前方無犄角但前胸背板仍有一枚小犄角,樣子很像雌蟲容易看錯。本種又稱雙叉犀金龜,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成蟲5 - 7月出現,常見成群的雄蟲聚集於木犀科的光蠟樹吸食樹液,有時出現上百隻,把樹幹啃得滿目瘡痍,8月份就不容易看到牠們了。
性二型現象顯著,雄性有發達的額角,長15-35mm,向前伸出,末端向上彎曲並分四叉(體型較小的個體可能僅有兩叉),前胸背板中央向前伸出一前胸背角,略向下彎曲,末端分兩叉。雌性額頭頂部僅有一小型隆起,無前胸背角,胸背板有Y字型淺凹。雄性背部較為光亮,雌性背部較為粗暗。雄性前足明顯長於雌蟲。
獨角仙幼蟲俗稱“蠐螬”“雞母蟲”,身體肥大,最大可長約10cm。
多棲息於常綠或落葉闊葉林中,因幼蟲依賴林下的腐葉土或朽木形成的腐殖質為食,因而對森林的原生性要求較高,尤其喜愛殼斗科植物,如青岡櫟。此外幼蟲也會在腐爛的草堆、木材廠木屑堆、蘑菇種植場的木屑培養基中生活。
近似物種
目前台灣主要有兩種,獨角仙、姬獨角仙,都是夜行性甲蟲。大約5-7月會在光蠟樹(白雞油)上出現。進口常見的有中國大陸產獨角仙,以及日本獨角仙(甲虫:カブトムシ)。
雙叉犀金龜主要有6-8個亞種:
T. d. dichotomus Linnaeus, 1771 分布於中國東部和南部
T. d. septentrionalis Kono, 1931 分布於日本本州,九州,四國
T. d. tunobosonis Kono, 1931 分布於中國台灣島
T. d. politus Prell, 1934 分布於泰國、緬甸、寮國和越南,印度東部
T. d. takarai Kusui, 1976 分布於日本沖繩本島
T. d. inchachina Kusui, 1976 分布於久米島,或與沖繩本島同一亞種
T. d. tuchiyai Nagai, 2006 分布於日本口永良部島
另外有T. kanamorii Nagai, 2006 分布於緬甸北部一小塊區域,可能是獨立物種也可能是雙叉犀金龜的一個亞種。
基本資料
和名:カブトムシ(広義)
學名:Allomyrina dichotoma tunobosonis (Kono, 1931 )
別名:雙叉犀金龜
原產地:日本、台灣、中國
相關小常識
▲獨角仙的部位名稱(構造)(Wiki:ゴホンツノカブト属)
1.犄角(ㄐㄧㄐㄧㄠˇ)
2.觸角
3.前腳
4.頭部
5.複眼
6.前翅(上翅)
7.後翅(下翅)
8.中腳
9.後腳
▲虎山步道 20210718 光蠟樹上的雙叉犀金龜(獨角仙)
▲虎山步道 20210718 光蠟樹下發現死去許久的獨角仙,背面側
▲虎山步道 20210718 光蠟樹下發現死去許久的獨角仙,腹面側
P.S.拍攝完後,便將三隻死去的獨角仙放置於更大的樹下,不容易踩到的地方,再用樹葉蓋著他們。
▲虎山步道 20200628 交配中的雌雄獨角仙
▲陽明山 20200627 獨角仙,雄(背部)
▲陽明山 20200627 獨角仙,雄(側面)
▲陽明山 20200627 獨角仙,雌(背部)
▲陽明山 20200627 獨角仙,在樹上吸食樹液(雌)
▲虎山步道 20190714 獨角仙(雄)
▲虎山步道 20190714 獨角仙(雌)
▲虎山步道 20190714 獨角仙(雄),在樹上吸食樹液
▲虎山步道 20200628 獨角仙,雌雄交配中(頭部近照)
▲虎山步道 20200628 獨角仙,雌雄交配中(尾部近照)
▲陽明山 20200627 獨角仙在光蠟樹的樹幹上啃食的痕跡
▲虎山步道 20181229 俗稱雞母屎的獨角仙的幼蟲,死去後被丟棄在野外(可能是外來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