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星蕨

2020/08/22 12:37


▲烏塗溪 20200822 大星蕨

主要特徵


岩生或地生。具有長約10至25公分之葉柄,孢子囊群為圓形且較同屬來得大,著生於中脈兩側且各呈一排。

地上生,根莖匍匐,很長,徑長 0.3~0.4 公分,淡綠色,頂部被披針形鱗片,鱗片具疏齒。單葉,散生;葉柄長 10~25 公分,基部被疏生鱗片,每片葉片間隔 1~2 公分;葉片長 20~60 公分,寬 1.5~5 公分,帶狀披針形或寬披針形,漸尖頭,基部漸窄,下延,全緣,略呈波狀,具軟骨質葉緣,淡綠色,乾燥時兩面皺起,葉片近革質,中肋突出,葉脈不明顯,網眼中具分歧小脈。孢子囊堆大而圓,橙色,著生在近葉軸處,成行排列或不整齊的兩行,無孢膜;中肋兩側常僅具一排,酷似瓦葦屬成員,但孢子囊群不會像瓦葦僅位於上段,在中下段亦有。本種葉片大小變化很大,如產自西藏的植株,有的葉片長達 100 公分,葉柄長 20 公分,葉片中部寬達 7 公分。

用途


藥用(止血)。地上生,根莖匍匐,很長,徑長 0.3~0.4 公分,淡綠色,頂部被披針形鱗片,鱗片具疏齒。本種葉片大小變化很大,如產自西藏的植株,有的葉片長達 100 公分,葉柄長 20 公分,葉片中部寬達 7 公分。

基本資料


英文名:Fortune Microsorium
和名:オオクリハラン(大栗葉蘭 Microsorium fortunei.)
學名:Microsorium fortunei (Moore) Ching
簡誌:單葉60cm長,3~5cm寬,肉質至革質,孢子囊群圓、大,中肋兩側常僅具一排,酷似瓦葦屬成員,但孢子囊群不會像瓦葦僅位於上段,在中下段亦有。
別名:七星劍、大本石葦、大葉骨牌草、石葦、旋雞尾、福氏星蕨、江南星蕨(中國植物誌:Microsorum fortunei (T. Moore) Ching)
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琉球、馬來西亞、不丹、緬甸、越南及台灣。台灣產在海拔 1,000 公尺以下的林下谷地腐植質多,成見於成群長在濕度高的巨石上。台灣原生種。


▲紅河谷 20191214 大星蕨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824 大星蕨


▲新店和美山 20190427 大星蕨


▲新店和美山 20190427 大星蕨


▲虎山步道 20190406 大星蕨


▲新店和美山 20180922(具有匍匐莖)
在這裡很常看到,但是也只限於上頭有樹蔭與岩壁的底下,過了這片比較陰暗的地帶,又消失不見了...


▲新店和美山 20180331


▲烏塗溪 20200822 大星蕨,葉表


▲烏塗溪 20200822 大星蕨,葉背


▲烏塗溪 20200822 大星蕨,近基部葉表


▲烏塗溪 20200822 大星蕨,近基部葉背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824 大星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824 大星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


▲新店和美山 20190427 大星蕨有孢子囊群的葉表(1/2)


▲新店和美山 20190427 大星蕨有孢子囊群的葉背(2/2)


▲新店和美山 20180922 葉表(圓點的位置為葉背孢子囊群的位置)


▲紅河谷 20191214 大星蕨的孢子囊群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824 大星蕨的孢子囊群


▲新店和美山 20180922 葉背 +孢子囊群(未成熟)


▲新店和美山 20180331 葉背 +孢子囊群


▲烏塗溪 20200822 大星蕨,近基部的葉柄(左)與匍匐莖(右)


▲紅河谷 20191214 大星蕨近基部葉柄與匍匐莖


▲新店和美山 20190427 大星蕨背部近基部的葉柄(具有稀疏的褐色鱗片)


▲新店和美山 20180331 近基部葉柄


▲新店和美山 20180331 近基部葉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