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氏星蕨
2021/05/01 13:59
▲菜公坑 20210501 波氏星蕨
▲菜公坑 20210501 波氏星蕨,剛形成孢子囊群的葉背
主要特徵
孢子囊群是圓形平均散佈在葉背,走莖鱗毛較不均勻;石葦的孢子囊群則是較密佈,鱗毛像魚鱗般披在走莖上。
根莖長匍匐狀,具褐色披針形鱗片,葉遠生,相距1-3cm,植株常呈蔓生狀;葉柄長1-5cm;葉片長披針形,長15-35cm,寬1.2-3cm,單葉,頂端漸尖,基部鈍尖,葉全緣或邊緣呈波浪狀;葉脈網狀,不顯著;孢子囊群圓形,不規則散布在葉軸兩側。
用途
藥用(清熱利濕。治淋症,黃疸,筋骨痛)。
基本資料
和名:ヤノネシダ(矢の根羊歯)<Lepidomicrosorium buergerianum (Miq.) Ching et K.H.Shing>
學名:Microsorium buergerianum (Miq.) Ching
簡誌:長走莖,半著生於樹幹上,柄長1~5cm,葉橢圓形,15~35cm長,1.2~2cm寬,頂端漸尖,基部鈍尖,脈不明,全緣,孢子囊群小,散佈在中肋兩側。
別名:金交剪、飛刀劍、攀援星蕨、鏃瓦蕨、表面星蕨<植物智:Lepidomicrosorium superficiale (Blume) Li Wang>
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琉球、馬來西亞、不丹、緬甸、越南及台灣。台灣低至中海拔森林內較潮濕的遮蔭環境,著生、岩生或地生。台灣原生種。
▲菜公坑 20210501 波氏星蕨
▲菜公坑 20201115 波氏星蕨
▲大屯山公園 20200905 著生(附著在樹幹上,但不吸取營養)於樹幹上的波氏星蕨
▲二子坪 20200220 波氏星蕨
▲草湳 20191012 波氏星蕨
▲二子坪 20190914 波氏星蕨
▲二子坪 20190328 波氏星蕨
▲貓空附近 20180930
▲阿里山 20180315
▲菜公坑 20210501 波氏星蕨,剛形成孢子囊群的葉表
▲菜公坑 20201115 波氏星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
▲菜公坑 20210207 波氏星蕨,葉背上的孢子囊群
▲菜公坑 20201115 波氏星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
▲菜公坑 20201115 波氏星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近攝)
▲大屯山公園 20200905 波氏星蕨,葉背上的孢子囊群
▲大屯山公園 20200905 波氏星蕨,幼葉的葉表
▲大屯山公園 20200905 波氏星蕨,幼葉的葉背
▲草湳 20191012 波氏星蕨的幼芽
▲草湳 20191012 波氏星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
▲草湳 20180930 葉表
▲二子坪 20200220 波氏星蕨,孢子囊群
▲二子坪 20200220 波氏星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
▲二子坪 20190914 波氏星蕨的葉背
▲二子坪 20190328 波氏星蕨葉背(孢子囊群)
▲貓空附近 20180930 葉背 +孢子囊群
▲阿里山 20180315 葉背 無孢子囊群
▲大屯山公園 20200905 波氏星蕨,基部附近
▲菜公坑 20210501 波氏星蕨,匍匐狀橫走莖
▲草湳 20191012 波氏星蕨的根莖,匍匐狀,具攀援性,被覆黑褐色鱗片
▲二子坪 20190914 波氏星蕨的根莖,匍匐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