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扁鍬形蟲(扁鍬形蟲)
2022/07/03 14:50
▲陽明山 20220703 剛開始以為是很威風凜凜的的台灣扁鍬形蟲,沒想到似乎受傷了
▲陽明山 20220703 在紫背鴨跖草裡發現,鞘翅(前翅)受傷的台灣扁鍬形蟲,翅膀似乎收不起來,上方側
▲陽明山 20220703 在紫背鴨跖草裡發現,鞘翅(前翅)受傷的台灣扁鍬形蟲,側面
主要特徵
體長雄 27 - 72 mm, 體色黑褐色具光澤,體型稍扁,大型雄蟲大顎發達,大顎近基部處有一明顯的大齒突,至大顎尖端處有排列整齊的小齒突,小型個體小齒突排列較少或消失,頭部及前胸背板兩側密生刻點,翅鞘上的刻點集中在兩側及翅後緣上 ,無縱向溝紋。本種又稱台灣扁鍬,台灣特有亞種,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見成蟲集體出現吸食樹液或熟透的果實,如青剛櫟、台灣欒樹、荒廢的柑橘園都容易找到牠們的蹤跡,夜晚具有趨光性,數量很多。
台灣扁鍬形蟲分布於中低海拔的平原與闊葉林山區,以及綠島,野外成蟲個體約出現於4~10月間,夜晚有趨光性,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人工飼養的狀況下的個體可活 1 ~ 3年,體色為黑褐色至深黑色。幼蟲以朽木為食,不過在平地的椰子樹中,也可以發現其幼蟲;成蟲則喜歡腐爛之水果或樹液為食。成蟲性格暴躁、兇猛好鬥,就連雌蟲也會為了爭奪產卵用的朽木大打出手。(Wiki:台灣扁鍬形蟲)
基本資料
學名:Dorcus titanus sika Kriesche,1920 [特有亞種]
別名:台灣扁鍬、台灣扁鍬形蟲、巨陶锹甲<野生甲虫の馆:Dorcus titanus (Boisduval,1835)>
原產地:
相關小常識
▲鍬形蟲的部位名稱(構造)
1. 大顎(ㄜˋ)
雄蟲通常有誇張美觀,且像角的大顎,並非用來咀嚼食物,其用途為對抗天敵與打鬥及爭奪食物、地盤或異性。雌性個體大顎較短,主要的功用是用來在腐木挖掘洞穴產卵。
齒(畸角):尖端各有一大突起,中間則有許多細小突起。
2. 頭部
3.複眼
4.觸角
5.前腳
6.胸部(前胸背板)
7.小盾板
8.前翅(鞘翅)(ㄑㄧㄠˋ ㄔˋ)
甲蟲的前翅,肥厚堅硬,覆在膜質的後翅上,如同刀鞘。也稱為「翅鞘」
9.中腳
10.後腳
11.後翅
在前翅的下方,鍬形蟲用來飛行的部位,一般當作是翅膀的部分
▲烏塗溪 20200822 扁鍬形蟲,雄蟲
▲烏塗溪 20200822 扁鍬形蟲,雄蟲頭部
▲烏塗溪 20200822 扁鍬形蟲,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