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葉柃木

2023/02/18 12:09


▲二子坪 20230218 薄葉柃木


▲二子坪 20230218 薄葉柃木,葉表側的葉序+花序


▲二子坪 20230218 薄葉柃木,葉背側的葉序+花序


▲二子坪 20230218 薄葉柃木,葉表


▲二子坪 20230218 薄葉柃木,葉背


▲二子坪 20230218 薄葉柃木,花序

主要特徵


常綠小喬木至灌木。小枝纖細,被毛。葉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2~4cm,寬0.8~1.5cm,先端銳或漸尖,基部銳形,紙質,表面平滑,細鋸齒緣,齒數12~20對,側脈5~9對;葉柄長0.5~1.8mm,被毛。花簇生葉腋;雄花萼片平滑無毛,內側者長2mm;花瓣長約3mm,寬約2mm;雄蕊7~8;雌花花瓣長約2mm,子房無毛;花柱長約1mm,先端3淺裂。果卵形,長2~2.5mm。

近似物種


米碎柃木:花期 10-12月,果期 4-6月,雄蕊數 12-15
假柃木:花期 2-4月,果期 8-10月,雄蕊數 5-6
凹葉柃木:花期 1-3月,果期 8-10月,雄蕊數 16-20
薄葉柃木:花期 1-3月,果期 10-12月,雄蕊數 6-8

基本資料


學名:Eurya leptophylla Hayata
簡誌:小枝密被柔毛,有稜。葉紙質或革質,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3-4 cm,先端銳尖或漸尖,鈍頭,邊緣細鋸齒。雄蕊7-8;萼片被柔毛。
別名:祝山柃木、紙葉柃木、薄叶柃<植物智:Eurya leptophylla Hayata>
原產地:台灣中、南部與東部之中高海拔山區森林中或林緣。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恆春山茶

2022/12/25 12:56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恆春山茶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恆春山茶,葉表與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恆春山茶,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恆春山茶,花

主要特徵


小枝光滑。葉厚革質,倒卵狀橢圓形,兩面光滑,前半部疏鋸齒緣,迎風和面對太陽的葉片較圓而厚;長 4.5~5 公分,寬 2~2.5 公分,先端銳形,鈍頭,基部楔形,中部以上鋸齒緣,近基部全緣,兩面平滑,第一側脈約 5 對;葉柄長 0.3~0.5 公分,平滑。花頂生;萼片外表有毛;花瓣與雄蕊光滑;子房密被毛;花柱長 0.5 公分,光滑。恆春山茶是台灣特有種,生長範圍僅限於台灣南部恆春半島的南仁山、鹿寮溪以及欖仁溪附近,而且僅生長在迎風的坡面或稜線上,為典型的迎風坡樹種。一般而言,台灣的山茶屬植物多半為生長在森林內,為耐陰性強的植物,但恆春山茶在森林樹冠層破碎不全的南仁山森林,卻是正對著陽光生長的樹冠層樹種,十分特殊。恆春山茶花朵及葉片皆美,頗具有觀賞價值。恆春山茶的族群量小,且分布範圍狹隘,植株需成長到胸高直徑約 2 公分或於充足的日照環境下成長,才能開花結果。據估計,恆春山茶目前能繁殖的成熟個體不超過250株,因此被評定為瀕臨絕滅物種。

基本資料


學名:Camellia hengchunensis Chang
簡誌:小枝光滑。葉厚革質,倒卵狀橢圓形,兩面光滑,前半部疏鋸齒緣。花頂生;萼片外表有毛;花瓣與雄蕊光滑;子房密被毛;花柱長 5 mm,光滑。
別名:
原產地:恆春半島南仁山一帶森林中。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進入閱讀更多...

米碎柃木(中國柃木)

2021/01/24 13:16


▲南港中研院 20190316 米碎柃木


▲南港中研院 20190316 米碎柃木,雌雄異株,雄花(盛花期在1月間。12月可見花苞。)

主要特徵


灌木至小喬木。雌雄異株。小枝具稜,被柔毛;葉芽被柔毛。葉薄革質或革質,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3-6cm,先端銳尖或漸尖,稀鈍或圓、微凹頭或凹頭,下表面被疏柔毛。萼片光滑,邊緣膜質;雄蕊15枚,花柱長1.5-2mm,3淺裂。果圓形,光滑。

近似物種


米碎柃木:花期 10-12月,果期 4-6月,雄蕊數 12-15
假柃木:花期 2-4月,果期 8-10月,雄蕊數 5-6
凹葉柃木:花期 1-3月,果期 8-10月,雄蕊數 16-20
薄葉柃木:花期 1-3月,果期 10-12月,雄蕊數 6-8

基本資料


學名:Eurya chinensis R. Br.
簡誌:小枝具稜,被柔毛;葉芽被柔毛。葉薄革質或革質,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 3-6 cm,先端銳尖或漸尖,稀鈍或圓、微凹頭或凹頭,下表面被疏柔毛。萼片與花瓣光滑;花藥內有不明顯之膈,長約 1.1 mm。其葉形和幼枝被毛差異很大,這種變異大的原因,仍待未來進一步的研究。
別名:中國柃木、米碎花<植物智:Eurya chinensis R. Br.>
原產地:全島低中海拔山區林緣或開闊地。本種在台灣本島和蘭嶼,綠島均有,分布範圍廣泛。

進入閱讀更多...

2020/12/13 12:29


▲魚蕨步道 20201213 茶


▲魚蕨步道 20201213 茶,花

主要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白色、光滑,高可達 3 公尺,為便利茶葉採摘,多矮化至 1 公尺左右。葉革質,橢圓狀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具鋸齒,平滑無毛,有時被有短毛,長 5~10 公分。花白色,秋間腋生,通常有芳香,徑 2.5~3 公分,花梗長 0.5~1 公分,萼外面殆平滑無毛;花瓣通常5枚,圓形,花絲近離生。

用途


茶以發酵程度分為:不發酵茶(綠茶)、半發酵茶(青茶、烏龍茶)以及全發酵茶(紅茶)。

台灣四大茶系:阿里山茶系(嘉義梅山鄉山區為中心,以青心烏龍為代表)、凍頂茶系(原產地在台灣南投縣的鹿谷鄉,主要以青心烏龍為原料製成的半發酵茶為代表)、梨山茶系(梨山地區附近生產烏龍茶之梨山茶為代表)、北部山區茶系(以臺北文山地區的文山包種茶為代表)。

基本資料


學名:Camellia sinensis (L.) Kuntze
簡誌:無描述。
別名:烏龍茶、茶、茶樹
原產地: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茶梅

2019/11/16 18:20


▲陽明山 20191116 茶梅的花

主要特徵


常綠灌木。它體態玲瓏,葉形雅致,花色豔麗,花期長,是賞花、觀葉俱佳的著名花卉。常綠小喬木,嫩枝被毛。單葉,互生,具葉柄,柄長約 0.5 公分;葉片長 3~6 公分,寬 1.5~3 公分,闊披針形至長橢圓狀卵形,葉基鈍形至楔形,葉尖銳或鈍,細鋸齒緣,葉脈及葉柄均被粗毛。花單立或雙出,頂生,粉紅或白色,徑 3~6 公分,無梗;萼片扁圓形;花瓣 5 片或為重瓣,倒卵形,凹裂或 2 淺裂;雄蕊多數,基部合生;子房密被白色毛,3 室。果實為蒴果,徑約 2 公分,倒卵狀球形,疏被長毛。

近似物種


茶梅花型兼具茶花和梅花的特點,故稱茶梅。除了白色,還有深粉紅色的。栽培品種有重瓣茶梅和大葉茶梅。

基本資料


學名:Camellia sasanqua Thunb.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頭茶

2019/11/09 14:20


▲翠山步道 20191109 大頭茶在樹上的花

主要特徵


大頭茶為陽性樹,生態上屬於較先驅性的林木,種子有翅可容易的傳播到空曠荒地。多分布在中國東南部、香港、中南半島、及台灣低海拔的闊葉林中。大頭茶有革質葉能耐風及耐旱,在東北季風盛行的迎風陡坡能適應良好。開花時常可在地上撿到漂亮潔白似茶花的落花,深紅色的落葉也頗具特色。其木材為淡紅色,質密緻堅韌,可供建築及薪炭。

大頭茶在開花,只能看見掉在地上的花,抬頭一望很難看見長在樹上的花,因為是頂生,從樹下面看,花往往被樹葉擋住,很不容易發現花朵從哪棵樹掉下來的。

用途


大頭茶為陽性樹,生態上屬於較先驅性的林木,種子有翅可容易的傳播到空曠荒地。開花時常可在地上撿到漂亮潔白似茶花的落花,深紅色的落葉也頗具特色。其木材為淡紅色,質密緻堅韌,可供建築及薪炭。大頭茶有革質葉能耐風及耐旱,在東北季風盛行的迎風陡坡能適應良好。藥用(莖、皮:活絡止痛。治風濕腰痛,跌打損傷;果實:溫中止瀉。治虛寒泄瀉;根:收斂止血,調經。治痢疾,胃痛,關結炎。)。

大頭茶對污染的抗性也很強,根據研究顯示,礦區廢棄地之環境保護林的建造而言,由於煤礦廢棄地的土壤,其pH值僅 3.0,鋁離子濃度高達 900 ppm 以上,嚴重影響植物的生長,甚至發生鋁毒害。故植物是否能抗拒鋁毒害就成為造林成敗的關鍵。就台北平溪煤礦棄土地進行調查,發現大頭茶在此環境逆壓下仍能生長。經分析發現大頭茶能自高鋁的含量的土壤中吸收鋁,並堆積在葉及細根。同時鋁在輸送過程中,以鐵離子(F)為主要的螫合物,形成A1-F的螫合物,如此可降低鋁的毒害。這種現象與一般松類外生菌根以有機酸螫合重金屬的機制,大不相同。如此也可以解釋茶科植物一般被認為是喜氟植物的原因。

基本資料


和名:タイワンツバキ(台湾椿)<Gordonia axillaris>
學名:Gordonia axillaris (Roxb.) Dietr.
簡誌:小枝密被毛;頂芽短圓錐形,密被毛。葉長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狀倒披針形,先端鈍或圓,微凹頭,上半部疏鈍鋸齒緣,兩面葉脈不明顯。
別名:大頭茶, 南投大頭茶, 臺東大頭茶、大头茶(中国植物志:Gordonia axillaris (Roxb.) Dietr.)
原產地:中國大陸、印度、台灣。台灣全島低、中海拔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阿薩姆茶

2019/10/12 15:44


▲草湳 20191012 阿薩姆茶的花

主要特徵


為印度東北部,阿薩姆地方茶的通用名詞,也是世界產量最多的地方。最初為英國透過貿易在1839年從印度輸出的茶種。茶色為褐紅色,習慣上會加上牛奶以奶茶方式飲用。屬於紅茶的一種。原種為 Camellia sinensis (L.) Kuntze。

基本資料


英文名:Assam Tea
和名:アッサム<Camellia sinensis (L.) Kuntze var. assamica (J.W.Mast.) Kitam.>
學名:Camellia sinensis (L.) Kuntze var. assamica (Mast.) Kitam.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印度東北的阿薩姆。

進入閱讀更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