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在水池邊的白仙丹花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白仙丹花,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白仙丹花,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白仙丹花,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白仙丹花,開完花後剩下花萼的花序(但台灣少看到結果)
主要特徵
常綠小喬木、灌木。葉對生,橢圓形至長橢圓形。花多數,中型,白色,聚繖花序,先端 4 裂(少數 5 裂),花藥伸出在外。果實為核果,球形。惟台灣的植株很少結果。
高可達 5 公尺,樹皮淡褐色,具多數分枝;小枝條直立或斜上昇,圓柱形,光滑無毛。葉對生,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 8~14 公分,寬 4~6 公分,先端鈍,基部鈍形,革質,全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表裡兩面皆光滑無毛;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每邊 5~7 條,細脈略不明顯;葉柄 1~1.5 公分,粗壯,光滑無毛;托葉基部合生,三角形,先端銳尖。花多數,中型,白色,開放時徑 1.2~2 公分,組合成一徑 10~15 公分的頂生的聚繖花序,花序長 4~8 公分;花柄短,長 0.2~0.3 公分;花萼小,長 0.25 公分,先端 4 裂;裂片披針形,長 0.15~0.2 公分,具柔毛;花冠高盆形,冠筒長筒狀,長 1.5~2 公分,先端 4 裂(少數 5 裂);裂片長橢圓,長約 0..5~0.8 公分,先端鈍;雄蕊 4 枚,花絲短,花藥伸出在外。
基本資料
學名:Ixora parviflora Vahl.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三貂嶺 20221010 雨天中的粗毛日本雞屎樹

▲三貂嶺 20221010 粗毛日本雞屎樹,花序,花內面上半部被毛

▲三貂嶺 20221010 粗毛日本雞屎樹,果實,橢圓形(未熟,熟果紫黑色)
主要特徵
灌木,枝條及小枝條披短絨毛。葉革質,窄長橢圓形或窄橢圓型,10-15公分長,3-5公分寬,基部楔型,尖端長漸尖,上部於中肋處略披絨毛,下部密披短柔毛;二級脈5或6對,小葉脈網格狀,具肋間;托葉窄三角形,約0.2公分長,披毛,老時脫落;葉柄密披絨毛,0.1-0.13公分長。花序為腋生,花序柄0.3-0.5公分長,花無柄;花萼鐘形,0.4-0.5公分長,外側披絨毛,裂片5枚,約0.05公分長、花冠高腳托盤狀,約0.12公分長,花冠筒除內側基部外皆披短柔毛,外側上方1/3披短絨毛,裂瓣5枚,約0.3公分長;雄蕊5枚,吳炳,花藥長橢圓形,約0.2公分長,接合處披短柔毛;花柱絲線狀,約1公分長,柱頭5分枝。核果球狀,直徑約0.6公分,光滑無毛;種子5枚。
基本資料
學名:Lasianthus japonicus var. satsumensis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20423 山黃梔

▲台北植物園 20220423 山黃梔,花序。其中較黃的是比較成熟的花
主要特徵
靠近的時候,會有一股濃濃的香味。
梔子花、黃梔花為園藝栽培種,重辦。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 3 公尺,葉對生或 3 片輪生,葉形有長、橢圓形、倒披針形,葉質具光澤,葉深綠色,全緣;花為繖型花序,以 3~4 朵腋生或頂生全株,花瓣 6 枚深裂,花香清雅,初開出期呈白色,花謝時漸轉為乳黃色,為中國典型香花植物之一。一般有單瓣花及重瓣花品種,花期在 4~6 月的春末至夏季;果實黃紅色,俗稱山梔子,呈兩端尖瑞的橢圓形,有六條綾線,具肉質。
近似物種
變異主要可分為兩個類型:一類通常稱為“山梔子”,果卵形或近球形,較小;另一類通常稱為“水梔子”,果橢圓形或長圓形,較大。據稱前者適為藥用,後者適為染料用。<根據:植物智>
用途
食用(花茶)。食品黃色著色劑:黃梔子色素(Gardenia Yellow)用於醃黃蘿蔔、手工芋圆、粉粿等等應用。食草植物(蝴蝶)。藥用(熱毒瘡傷)。
梔子花花語:我很幸福、清潔。
基本資料
注音:山黃梔(ㄓ)
英文名:Cape Jasmine、Common Gardenia
學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有同物異名)
簡誌:葉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9.5-14.7 cm,無毛。花白色。
別名:山黃梔、山黃枝、梔子、黃梔子(中藥名)、栀子(植物智: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原產地:中國南部、中南半島、日本、台灣。全島中低海拔闊葉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三貂嶺 20220410 似乎被土石沖刷後,斜的生長的圓葉雞屎樹,花長得格外茂盛

▲三貂嶺 20220410 圓葉雞屎樹,花序與花

▲三貂嶺 20220410 圓葉雞屎樹,花苞側面與花
主要特徵
圓葉雞屎樹葉形特別。雖名圓葉,葉卻很少圓形。花冠白色或淺紫羅藍色。葉表無毛,葉緣有毛。葉形中間呈圓形尾端細尖,葉幾乎無柄。為其特徵。
近似物種
小枝毛多,葉背類多被毛:圓葉、柯氏、台灣及毛雞屎樹。
圓葉:葉左右不相等
台灣:葉柄有溝,萼片淺褐色,花萼萼片裂至 1/2
柯氏:葉柄平滑,萼片淺黃色,花萼萼片裂至 2/3。
毛:葉全表面被粗毛
葉表面無毛,葉全背面被毛:白果、希蘭山、雞屎樹
白果:側脈網狀,花萼與核果球形
希蘭山:葉柄無溝,托葉長7-8mm
雞屎樹:葉柄有溝,托葉長3-6mm
小枝毛少,葉背通常僅在葉脈上見毛:薄葉、小葉及琉球。
薄葉:葉先端長驟凸漸尖,花序有總花梗
小葉:葉先端尾狀漸尖,花序無總花梗,花冠外面被毛,葉基通常鈍形
琉球:葉先端尾狀漸尖,花序無總花梗,花冠外面無毛,葉基通常楔形
基本資料
和名:マルバルリミノキ(円葉瑠璃実の木)<Lasianthus attenuatus Jack>
學名:Lasianthus wallichii Wight
簡誌: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圓形,長5-10 cm,表面無毛,背面密被毛,葉基歪斜或心形,葉緣有毛,側脈6-9對,平行或不清楚;葉柄長0-3 mm。花序具苞片;萼片約長4 mm;花冠白色或淺羅蘭色,上半三分之一被毛。果藍紫色。
別名:斜基粗叶木(植物智:Lasianthus wallichii (Wight et Arn.) Wight)
原產地:台灣低海拔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越嶺古道 20211007 九節木

▲越嶺古道 20211007 九節木,未熟果序
主要特徵
耐陰性的常綠性灌木。因其枝條具有許多(九有多的含意)明顯的節,故稱之為九節木。
株高 1 至 2 公尺。葉對生,略帶革質,叢生於枝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狀長橢圓形,先端銳或突尖,基部漸狹,全緣,長 12~19 公分,寬 4~7 公分,表面深綠色,背面顏色較淺。 5~6 月間開花,圓錐狀聚繖花序頂生,被毛,花多數,花冠白色或淺綠色,漏斗形,長約 0.5 公分, 5 裂。果實為漿質核果,近球形,直徑約 0.5 公分,熟時紅色或橘紅色,乾時會現直稜。喜溫暖潮濕且耐陰性極強的九節木,是台灣本島闊葉林下普遍可見的野生植物。
用途
藥用(根、莖:清熱解毒,袪風除濕,消腫拔毒。治感冒發熱,白喉,乳蛾,咽喉腫痛,痢疾,胃痛,風濕骨痛;葉:外用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毒蛇咬傷,瘡瘍腫毒,下肢潰瘍;全株:治風濕骨痛,牙痛,胃痛,感冒高熱,咳嗽,木薯中毒;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供作接骨生肌、跌打用藥;俚醫用來治感冒、喉痛、跌打損傷及腫毒等)。
基本資料
和名:ボチョウジ(Psychotria rubra (Lour.) Poir.)
學名:Psychotria rubra (Lour.) Poir.
簡誌:葉長橢圓形,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9-20 cm,先端漸尖至銳尖。總花梗長4-7 cm,被毛;花白色,雌雄異株;果紅色或橘紅色。
別名:九節木、牛屎烏、青龍吐霧、九节<植物智:Psychotria asiatica Wall.>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越南、琉球、日本。台灣全島低海拔山區闊葉林下普遍可見的野生植物。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越嶺古道 20211007 長在懸崖邊與大樹下的雞屎樹
主要特徵
雞屎樹植株高約2米,葉形較同屬姊妹寬大(長約10-18cm),表面無毛,背面被毛,葉基楔形(以上特徵與白果雞屎樹略同);側脈5-9對,平行脈(非網狀),葉柄長7 -12mm ,具溝。花無苞片;萼片3mm(相對較短);花冠白色,內面上半部被毛。花萼與核果橢圓形。熟果紫黑色。
基本資料
學名:Lasianthus obliquinervis Merr.
簡誌:葉橢圓形、長橢圓形至狹長橢圓形,長10-18 cm,表面無毛,背面被毛,葉基楔形,側脈5-9對,平行,葉柄長7-12 mm。花無苞片;萼片約長3 mm;花冠白色,外面被毛,內面上半部被毛。果紫黑色。
別名:斜脉粗叶木(中國植物誌:Lasianthus obliquinervis Merr. )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魚蕨步道 20210828 白花蛇根草

▲魚蕨步道 20210828 白花蛇根草,果實為蒴果,倒心形
主要特徵
多年生小草本,莖直立,從基部開始分枝,具毛茸,具有多數分枝;小枝平滑,圓柱形,綠色,有毛茸;莖和分枝均稍肉質,乾時灰色或灰黃色,微有縱皺紋,多少被柔毛。葉為單葉對生,長橢圓形,長 2~6 公分,寬 1~2.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銳尖或近似銳尖,肉質,全緣或略帶波狀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表面光滑無毛,背面有毛茸;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 4~6 對;葉柄長0.3~1.5 公分,有毛茸;托葉小。花多數,較小,白色,開放時長 0.6~0.9 公分,徑 0.3~0.5 公分,呈頂生叉狀的聚繖花序排列;花序長 3~5 公分,有柔毛;花柄長 0.2~0.3 公分,有毛茸;小苞片線形;花萼杯形,長 0.12~0.2 公分,外面有毛茸,先端 5 齒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花冠長 0.5~0.7 公分,冠筒管狀,外面光滑無毛茸,內面花喉部份有毛茸,先端 5 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先端鈍;雄蕊 5 枚,藏於冠筒內;花絲光滑無毛;花藥長橢圓形;花柱線形,藏於冠筒內,光滑無毛;柱頭 2 枚,長橢圓形。果實為蒴果,倒心形,長 0.2~0.25 公分,寬 0.6~0.7 公分,成熟時綠色,有柔毛;種子多數,平滑。蛇根草類植物,蛇根兩字指植物根莖橫臥在地上如蛇狀而得名。
近似植物
台灣共四種蛇根草:蛇根草、白花蛇根草、早田氏蛇根草及小花蛇根草。
白花蛇根草與蛇根草比較:
白花蛇根草:植株較小,近蔓生,花(葫蘆型)
蛇根草:植株較大,花也較長許多。
用途
藥用。
基本資料
和名:チャボイナモリ(矮鶏稲森)<Ophiorrhiza pumila Champ. ex Benth.>
學名:Ophiorrhiza pumila Champ. ex Benth.
簡誌:葉卵形至長橢圓卵形,長2-7 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歪斜,表面疏被毛至變無毛;葉柄長3-15 mm。花冠喉部被毛。
別名:白花蛇根草, 矮蛇根、荷包草、短小蛇根草<植物智:Ophiorrhiza pumila Champ. ex Benth.>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廣東、廣西、海南島,日本、琉球、越南及台灣。台灣北部低海拔山地 100~800 公尺山地,多見於闊葉林下或較陰涼潮濕的步道兩側與山路邊坡,較少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魚蕨步道 20210828 蔓鴨舌黃舅

▲魚蕨步道 20210828 蔓鴨舌黃舅,花腋生在托葉上
主要特徵
草本。一至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叢生,頂生或腋生,花多數密集。蒴果。全年均為花果期。
株高二十至四十公分,具走莖,匍匐或斜上,莖多分枝,四稜,略具翼,被短毛,單葉對生,葉橢圓形、卵形,端部漸尖、銳尖至鈍,基部圓鈍或漸狹形,全緣葉,葉長十五至三十公釐,寬六至十二公釐,葉面綠色,光滑無毛至稍糙澀,葉背灰綠色,羽狀脈,側脈不明顯,主脈於葉背隆起,常具針狀結晶,托葉小,著生於葉柄間,與葉柄連生,合生成短鞘狀,先端刺毛狀,六至八枚,短葉柄或近無葉柄,光滑或偶具粗毛,兩性花,整齊花,頭狀花序,叢生,頂生或腋生,花多數密集,小苞片線形,花萼壺形,與子房合生,二裂,裂片線形,與花冠裂片近等長,被毛,花萼宿存,花冠漏斗形,輻射對稱,花白色,或略帶紫色,花冠筒明顯,內部被毛,四裂,苞時鑷合狀排列,雄蕊四至六枚,通常四枚,著生於花冠筒,與花冠裂片互生,雌蕊心皮二枚,合生,柱頭二裂,子房下位,子房二室,中軸胎座,稀側膜胎座,每室具胚珠一枚,蒴果,倒卵形至球形,扁平,熟時二分核,全開裂或其中之一開裂,宿存花萼包裹,被細剛毛,種子褐色,卵形,具網紋,內側有一溝槽。
其他相關
癀:牛馬等家畜的炭疽病。
基本資料
注音:蔓鴨舌癀(ㄏㄨㄤˊ)舅
學名:Spermacoce mauritiana Gideon
簡誌:多年生草本;莖枝被短毛。葉卵形至橢圓形,長10-20 mm,寬4-10 mm,光滑無毛至稍糙澀;托葉具6-8刺毛。花具線形小苞片;萼片2,與花瓣約等長;花瓣白色帶紫色。
別名:蔓鴨舌癀舅、二萼豐花草、二萼丰花草<植物智:Spermacoce exilis (L. O. Williams) C. D. Adams>
原產地:分佈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和毛里求斯等地,中國分佈於香港與海南。台灣分佈於南部濕生地。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翠山步道 20210801 水金京,果期

▲翠山步道 20210801 水金京,果序

▲虎山步道 20180602 樹幹 一般會旋轉式生長
主要特徵
樹幹:一般會旋轉式生長,成樹樹幹上大多會有樹洞。葉背及花梗無毛或近無毛。托葉三角形,直立,花淺黃白色。花期 4~7 月。果實為蒴果,球形,外為殘存之花萼所包被。果期 7~8 月。
株高可到二至十五公尺,枝條密被毛,小枝圓柱形,被鏽色硬毛,木材淡黃色,單葉對生,葉寬橢圓形、長橢圓形、橢圓形、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卵形,端部銳尖、短銳尖狀漸尖、突漸尖,基部漸尖、楔形或短尖,全緣葉,葉長七至二十六公分,寬四至十四公分,葉紙質,葉表面散生短硬毛、疏被直柔毛或近無毛,稍粗糙,在脈上有鏽色短柔毛,葉背面密被灰褐色柔毛,葉面灰綠,羽狀脈,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八至十二對,彎拱向上,近邊緣處消失或與小橫脈連結,托葉著生於葉柄間,托葉圓形,寬約小枝的二倍,基部寬,上部擴大呈圓形,反折,宿存,有硬毛或近無毛,葉柄長五至三十五公釐,密被鏽色短硬毛,聚繖花序,排列呈圓錐狀,頂生。
近似物種
近似的水錦樹屬:
水錦樹:葉背及花梗密被毛。
水金京:葉背及花梗無毛或近無毛。托葉三角形,直立,花淺黃白色。
呂宋水錦樹:葉背及花梗無毛或近無毛。托葉橢圓形,常反捲,花白色。
基本資料
英文名:Formosan Wendlandia
和名:アカミズキ<Wendlandia formosana Cowan>
學名:Wendlandia formosana Cowan
簡誌:枝條疏微毛。葉長橢圓形至長橢圓披針形,長6-19 cm ,兩面無毛或近無毛;托葉三角形,長2-5 mm。花有柄,淺黃白色。
別名:水金京、水錦木、水魂仔、水金定、毛水錦樹、假雞納樹、紅木、豬血木、雙耳蛇、黃麖芽、特牙馬力(排灣)、水金京<植物智:Wendlandia formosana Cowan>
原產地:台灣、琉球、中國。全島低海拔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生公園 20210620 迷你醉嬌花

▲新生公園 20210620 迷你醉嬌花,花序與細長的管狀花
主要特徵
常綠灌木,是原產美洲熱帶地區醉嬌花的小型園藝品種。嫩枝、葉片有細毛。披針形葉片4葉輪生,偶為3葉。葉長1.5~1.8cm、葉寬0.4~0.7cm。枝端伸出聚繖花序,花序柄橘紅色。管狀花長1~1.2cm,基部膨大。花冠5裂,直徑0.4cm,花色橘黃。開花期春至秋季。
培植方法
適合全日照至半日照溫暖環境,冬季低溫生長停滯,或略有落葉休眠現象。介質略乾就澆水,春至秋季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平時可修剪樹冠內過密枝葉。繁殖採用扦插法。
基本資料
和名:ミニハメリア・パテンス
學名:Hamelia patens ‘Compacta’
簡誌:
別名:
原產地:原產美洲熱帶地區醉嬌花的小型園藝品種。
保育等級:
花語: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