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庭梅,花期的葉子較稀疏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庭梅,果期葉子似乎比較茂盛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庭梅,葉表,花期的葉子較尖細居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506 庭梅,葉表,果期的葉子較接近倒卵形居多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庭梅,葉背,花期的葉子較尖細居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506 庭梅,葉背,果期的葉子較接近倒卵形居多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庭梅,花(一般為5瓣,這是重瓣品種),花期的葉子較稀疏

▲台北植物園 20250506 庭梅,果實
主要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 0.5~1.5 公尺。小枝灰色,嫩枝綠色,無毛或微被柔毛。冬芽卵形、無毛或疏被短柔毛。葉片倒卵狀橢圓形,長 2.5~4.5 公分,寬 1~2 公分,先端短漸尖或圓鈍,基部楔形至闊楔形,葉邊有圓鈍稀急尖重鋸齒,齒端有小腺體,上面深綠色,幾無毛,下面淡綠色,被稀疏柔毛或僅脈上微被柔毛;葉柄長 0.2~0.4 公分,被稀疏短柔毛;托葉線形,長 0.5~0.6 公分,邊有腺齒。單生或 2 朵,花葉同開;花梗長 0.8~1.0 公分,被稀疏短柔毛;萼筒陀螺狀,長寬近相等,約 0.25~0.3 公分,幾無毛或基部有短柔毛,萼片長卵圓形或三角卵形,長 0.4~0.5 公分,比萼筒稍長,先端急尖,邊有腺齒;花瓣粉紅色,倒卵形或橢圓形;雄蕊 25~30 枚;花柱比雄蕊長,基部有稀疏柔毛。核果橢圓形或近球形,縱徑 0.8 公分,橫徑 0.4~0.5 公分;核表面光滑。花期 1~2 月,果期 3~5 月。
基本資料
學名:Prunus pogonostyla Maxim.
簡誌:無描述。
別名:毛柱郁李<植物志:Cerasus pogonostyla (Maxim.) T. T. Yu & C. L. Li>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及台灣。台灣見於北部低海拔山地灌叢,最高可達 800 公尺處。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417 蛇莓,全體被白色絹毛

▲台北植物園 20250417 蛇莓,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417 蛇莓,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417 蛇莓,花苞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417 蛇莓,花苞背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417 蛇莓,花(花瓣不知道為何掉了一片)

▲台北植物園 20250417 蛇莓,瘦果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長匍匐莖,長可達 1 公尺,全體被白色絹毛。三出複葉基生或互生,有長柄,柄長 5~8 公分,基部有 2 枚廣披針形托葉;小葉近菱形,圓卵形、卵形或倒卵形,長1.5~3 公分,寬 1.2~2 公分,先端鈍,基部寬楔形,邊緣具鈍鋸齒牙,兩面散生柔毛或上面近無毛。春末開花,花單生於葉腋;花梗甚長,可達 5.5 公分;花萼 2 輪,內輪萼片 5,較小,廣披針形,外輪萼片較寬,先端 3 淺裂;花冠黃色,直徑約 1.2~1.8 公分,花瓣 5,寬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多數。瘦果小,扁圓形,鮮紅色,多數,生在膨大球形花托上,聚合成卵狀球形的聚合果,直徑約 0.8 公分,可以生食。生長在較陰濕處。
近似物種
蛇莓與台灣蛇莓比較:
蛇莓:聚合果較大。花萼無完全包覆果實。低海拔。
台灣蛇莓:聚合果較小。花萼幾乎包覆果實。花瓣離生。低中海拔。
用途
藥用(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涼血止血)。
基本資料
學名: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
簡誌:屬特徵- 多年生匍匐草本,具走莖。三出複葉,莖生及地生,具長炳;小葉菱狀卵形,粗鋸齒緣,具短柄;托葉與莖生葉柄離生,與基生葉柄略合生,有缺刻。花單生;萼片5,具與其互生5副萼;花瓣片5,黃色;雄蕊20-30;雌蕊多數。瘦果,扁卵形。 種特徵- 莖被長軟毛;節上長芽。小葉近菱形,圓卵形、卵形或倒卵形,長1-3 cm,鈍鋸齒緣。
以往之記載,均認為台灣有兩種,另一種為台灣蛇莓 (D. chrysantha)。兩者之差別在於果實表面有無小疣。此處採 Kalkman (Fl. Malesiana ser. I. 11(2): 291. 1993) 之意見將兩種合併,但本屬仍保留而不併於 Potentilla 屬中。
別名:龍吐珠, 地梅。
原產地: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黑星櫻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黑星櫻,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黑星櫻,葉背,葉下散生多數黑色腺點,故又名「墨點櫻桃」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黑星櫻,花序

▲二子坪 20240414 墨點櫻桃,花序,花裡有花蜜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黑星櫻,樹幹
主要特徵
常綠喬木,全株無毛。單葉,平面式互生,葉披針形有尾尖,葉身 5~9 公分長,全緣或有時有鋸齒,葉面深綠油亮,葉下散生多數黑色腺點,故又名「墨點櫻桃」,弧形羽狀脈結合成網眼。冬季亦會落葉,但要遲至 1~2 月葉子轉黃方才掉落,其更新常在數日之內便可完成。花期 3~4 月,花白色而小,總狀花序。
葉搓揉之後有濃郁的杏仁味,是極易辨別的特點。
用途
藥用(根、葉:活血散瘀,鎮咳,利尿。治閉經,癰疽,咳嗽,水腫)。
基本資料
學名:Prunus phaeosticta (Hance) Maxim.
簡誌:常綠喬木。葉近革質,長橢圓狀卵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全緣或鋸齒緣,下表面具黑色腺點。總狀花序,腋生;花瓣圓形,具緣毛。
別名:冬青葉桃仁、桃仁、黑星櫻、腺叶桂樱<植物智:Laurocerasus phaeosticta (Hance) Schneid.>
原產地:中國產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生於海拔300-2000米地區的疏密雜木林內或混交林中,也見於山谷、溪旁或路邊。印度、緬甸北部、孟加拉、泰國北部和越南北部也有。台灣全島低、中海拔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翻白草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翻白草,葉表,邊緣具鋸齒,被稀疏白柔毛或無毛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翻白草,葉背,邊緣具鋸齒,密被白色綿毛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翻白草,花正面(花直徑約0.8cm)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翻白草,花側面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30公分。根多分枝,下端肥厚成紡錘狀。莖上升向外傾斜,表面具白色絨毛。基生葉叢生,有小葉2-4對;葉柄被白毛,有時並有長柔毛;莖生葉小,為三出複葉,頂端葉近無柄,小葉長橢圓形或狹長橢圓形,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上面被稀疏白柔毛或無毛,下面密被白色綿毛;基生葉托葉膜質,披針形或卵形,被白綿毛,褐色,莖生葉托葉草質,卵形或寬卵形,綠色。聚傘花序;萼綠色,宿存,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副萼線形,外而均被白色綿毛,內面光滑;花瓣5,黃色,倒心形,頂端微凹;雄蕊和雌蕊多數,子房卵形而扁,花柱近頂生,基部具乳頭狀膨大,乳白色,柱頭稍微擴大。瘦果卵形,淡黃色,光滑,臍部稍有薄翅突起。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用途
藥用(主治肺熱咳嗽,咳血,吐血,便血,崩漏,瘧疾,瀉痢,癰腫瘡毒,瘰鬁結核。內服: 煎湯,10-15克;或浸酒服。外用: 適量,煎水熏洗或鮮品搗敷。)
基本資料
學名: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生於山坡、路旁、草地。 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及陝西、四川等地。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石斑木

▲台北植物園 20250321 石斑木,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321 石斑木,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321 石斑木,花序與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石斑木,花(型態 1)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石斑木,花(型態 2)

▲台北植物園 20231219 石斑木,從樹枝上也能長出葉芽與果實
主要特徵
石斑木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枝條細長。單葉,輪生,具短柄;葉片長 5~7 公分,寬約 1.5~2 公分,倒卵形或長橢圓形,葉基楔形並向下延生,葉尖突尖或鈍形,葉緣為粗鋸齒狀。花序為圓錐花序,頂生,疏花,外被鐵褐色柔毛;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 0.6~0.8 公分;花萼為筒形,5 裂,裂片披針形,被長緣毛;花瓣長菱形,長約 0.9 公分;雄蕊多數;花柱 2 裂。果實為仁果,徑約 0.5 公分,球形,成熟時黑色。本變種之分布較廣,中國大陸亦產之,其葉呈楔狀倒卵形,乃易於區分。
用途
食用(果)。藥用(根:驅風散熱,消腫,活血消腫,涼血解毒。治潰瘍紅腫,跌打損傷,水腫,關節炎,凍傷,腳踝關節凍傷;枝葉:消腫去腐:治無名腫毒,創傷出血,燙傷,毒蛇咬傷;外用治潰瘍紅腫,跌打損傷)。用途同恆春石斑木,果可食,根藥用,治跌打損傷,樹供栽培觀賞,為優良的薪炭柴。
培育方式
全日照溫暖至炎熱環境,原生於濱海地區或面陽坡地,耐旱、耐風,介質要排水良好。種植初期於春至秋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開花後進行整枝修剪以維持美觀造型。繁殖使用播種、扦插法。
基本資料
和名:シャリンバイ(車輪梅)
學名:Rhaphiolepis indica (L.) Lindl. ex Ker var. tashiroi Hayata ex Matsum. & Hayata
簡誌:葉長橢圓或橢圓形,光滑粗鋸齒緣,但近基部全緣。花序密被鏽色絨毛。
別名:白杏花、印度石斑木、刻脈石斑木、田代氏石斑木、毛序石斑木<植物智:Rhaphiolepis indica var. tashiroi Hayata>
原產地:中國、日本、寮國、越南、柬埔寨、泰國和印尼均有分布。台灣中、北部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臺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薄瓣懸鉤子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薄瓣懸鉤子,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薄瓣懸鉤子,葉背

▲二子坪 20190328 虎婆刺的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薄瓣懸鉤子,花將近入果實階段(1)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薄瓣懸鉤子,花將近入果實階段(2)
主要特徵
常綠半直立小灌木,全株密被腺毛及散生鉤刺或直刺。葉膜質,小葉 5~7,但花枝上者 3,卵狀長橢圓形,長約 3~6 公分,不規則或重鋸齒緣;托葉線狀披針形。花單生或 2~5 花之聚繖花序,頂生,萼裂片長橢圓狀三角形,花瓣白色,卵狀橢圓形,先端圓。果闊卵形,紅熟。花果期在清明節前後。
近似物種
本種和腺萼懸鉤子 R. glandulosocalycinus Hayata 近緣,但後者葉片邊緣有銳裂或缺刻狀重鋸齒,上面疏生柔毛,下面近無毛;枝、葉柄、花梗或疏生柔毛,被較長腺毛(長達 0.5 公分)。
看起來近似的薔薇屬複葉植物:刺莓、虎婆刺。
用途
食用(成熟果)。藥用(有清熱、止咳、止血、袪風濕之效,用治倒經、喘咳、汗等症)。據說以前的小孩子拿果實來當零食吃。
基本資料
英文名:Thin-petal Raspberry, Beautiful Vein Raspberry
和名:オオバライチゴ<Rubus croceacanthus H.Le'v.>
學名:Rubus croceacanthus Levl.(有同物異名)
簡誌:莖密被長腺毛及短柔毛;刺疏,長 4 mm。小葉3-5 (幼莖可達10枚),卵狀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漸狹,重鋸齒緣,兩面被展開狀軟毛;托葉線至線狀披針形。花1-3朵頂生;萼片三角狀長橢圓形,先端長尾狀。果卵至球形。
別名:薄瓣懸鉤子(臺灣木本植物誌)、虎梅刺、虎刺莓、虎不刺、刺波、刺子、圓果懸鉤子、禿懸鉤子、空心泡、薄瓣悬钩子(植物智:Rubus croceacanthus H. Léveillé)
原產地:生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山枇杷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山枇杷,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山枇杷,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山枇杷,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山枇杷,花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山枇杷,樹幹
主要特徵
常綠喬木,株高可達 20 餘公尺,胸徑 40~80 公分;樹幹通直,樹皮淡灰褐色,幼嫩部分常被有紅棕色毛茸。葉多叢生於小枝先端,長橢圓形,粗鋸齒緣,厚紙質,葉脈顯著。花多數,白色,圓錐花序頂生。果實為梨果,橢圓形至圓球形, 長約 2 公分餘,密被毛茸,先端有殘存萼片,可生食,並有防治熱病功效。
近似物種
台灣枇杷恆春變型
台灣枇杷武葳山變型
用途
食用(成熟的果實汁多味甜,很好的山中野味,但果肉不多)
基本資料
學名:Eriobotrya deflexa (Hemsl.) Nakai
簡誌:無描述。
別名:台湾枇杷<植物志:Eriobotrya deflexa (Hemsl.) Nakai>
原產地:生於山坡及山谷闊葉雜木林中,海拔1000-1800公尺。台灣固有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笑靨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笑靨花,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笑靨花,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笑靨花,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笑靨花,花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笑靨花,樹枝
主要特徵
落葉小灌木,樹高可達 2 公尺,樹皮灰褐色,常有細裂片剝落,具多數分枝;小枝細弱,老時近無毛。葉橢圓形、長橢圓形至倒卵形,長 2~4 公分,表面有毛或光滑,背有密生毛,細銳鋸齒緣。花白色,無梗繖形花序,基具數枚葉狀苞;花瓣闊卵形。蓇葖果展開,有分果 5,長 0.2~0.5 公分,成熟時開裂,光滑無毛。每年春季,笑靨花於枝上密綴雪白小花,迎風搖曳,如春風笑靨,因而得名,其花細密雪白,亦稱珍珠花,又細碎如玉屑,故清陳淏子:曰「珍珠花,一名玉屑」。其萬花齊放如同噴雪,故亦有噴雪花、雪柳之稱。臺灣笑靨花多見於台灣中高海拔向陽山坡,亦分布於大陸華東。模式型廣布中國大陸、韓國與日本,本變種與模式之差別在葉質稍厚、花形較小、毛茸較多。
用途
藥用(根:退熱,解毒。治發燒,咽喉腫痛)。
基本資料
注音:笑靨(ㄒ一ㄠ ˋ 一ㄝ ˋ)花
學名:Spiraea prunifolia Siebold & Zucc. var. pseudoprunifolia (Hayata) H. L. Li
簡誌:小枝具稜,被毛或近光滑。葉細鋸齒緣,下表面密被毛。無柄之繖形花序。
別名:笑靨花、假笑靨花、雪柳、珍珠花、噴雪花、臺灣笑靨花、多毛李叶绣线菊<植物智:Spiraea prunifolia var. pseudoprunifolia (Hayata) Li>
原產地:種見於中國山東、江蘇、江西、湖南、福建及廣東各省,台灣笑靨花為台所特有的變種。台灣中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224 重瓣郁李

▲台北植物園 20240224 重瓣郁李,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224 重瓣郁李,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224 重瓣郁李,花
主要特徵
郁李為薔薇科梅屬落葉灌木,高約 1.5 公尺;小枝纖細,灰褐色,無毛。單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 3~7 公分,寬 1.5~2.5 公分,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具銳利重鋸齒,無毛,側脈 5~8 對;葉柄長 0.2~0.3 公分;托葉線形,長 0.4~0.6 公分,邊緣具腺齒,早落。花春季與葉同時或先葉開放,2~3 朵簇生於葉腋,直徑 0.15 公分;花梗長 0.5~1 公分,無毛;萼筒陀螺形,長寬近相等,無毛或被短柔毛,裂片 5,橢圓形,較萼筒長,花後反折;花瓣白色或淡紅色,倒卵形;雄蕊多枚,離生,較花瓣短;花柱約與雄蕊等長或較長,無毛。核果近球形,直徑約 1 公分,成熟時暗紅色,有光澤。
近似物種
本種野生狀態下特別是在栽培中變化較大,有人根據花色、單瓣或重瓣、花梗、小枝及花柱被毛等變異又劃分若干變種或變型。我們認為這些特徵變化在地理分佈上無一定規律,可進行變型處理。
用途
藥用:種子:潤燥滑腸,下氣,利水。治津枯腸燥,食積氣滯,付脹便秘,水腫,腳氣,小便淋痛。
基本資料
學名:Prunus glandulosa Thunb.
簡誌:無描述。
別名:郁李、麦李<植物志:Prunus glandulosa Thunb.>
原產地:中國大陸及日本。多生於山坡林下、灌叢中向陽處或栽培。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40414 斯氏懸鉤子

▲二子坪 20240414 斯氏懸鉤子,葉表

▲二子坪 20240414 斯氏懸鉤子,葉背

▲二子坪 20240414 斯氏懸鉤子,花苞

▲二子坪 20240414 斯氏懸鉤子,花
主要特徵
攀緣性灌木,常生長於破壞地之陽性藤本植物。總狀花序,花冠白色,花序及花梗上有紅色腺色,花期在 2~3 月。果為聚合狀漿果,徑約 0.9~1.2 公分,成熟後變紫黑色。
團簇於林緣樹冠頂部,枝條披垂而下生長。葉為單葉平面式互生,呈狹狀等腰三角形、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葉端漸尖,葉基呈截斷狀,葉緣有細鋸齒、呈波浪狀起伏,有直線形羽狀側脈,葉柄長約 1~1.5 公分,葉色正面深綠、背面淺綠。
用途
食用(果),根皮可提取栲膠(主要用於鞣皮,制革業上稱為植物鞣劑)。
基本資料
英文名:Swinhoe's Raspberry
和名:タイワンウラジロイチゴ(台湾裏白苺)<Rubus swinhoei Hance>
學名:Rubus swinhoei Hance(有同物異名)
簡誌:莖幼時被卷毛狀絨毛;刺少至多,長1-3 mm。單葉,長橢圓狀披針形至卵形,不規則重鋸齒緣至鋸齒緣,下表面近光滑或被灰色絨毛;托葉卵狀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全緣或鋸齒緣。花單生或3-7朵成繖形花序;萼片三角狀卵形,外被絨毛及長腺毛。
別名:木莓(植物志:Rubus swinhoei Hance)
原產地:台灣,中國南部、日本南部群島。台灣北中部低中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