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湳 20191012 竹葉草

▲草湳 20191012 竹葉草的花,雄蕊(管子狀)與雌蕊(羽毛狀)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較纖細,基部平臥地面,節著地生根,上升部分高 20~80 公分。葉鞘短於或上部者長於節間,近無毛或疏生毛;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基部多少包莖而不對稱,長 3~8 公分,寬 0.5~2.0 公分,近無毛或邊緣疏生纖毛,具橫脈。圓錐花序長 5~15 公分,主軸無毛或疏生毛;分枝互生而疏離,長 2~6 公分;小穗有時帶紫色,由 2 朵花所構成(有時其中 1 個小穗退化),稀上部者單生,長約 0.3 公分;穎草質,近等長,長約為小穗的 1/2~2/3,邊緣常被纖毛,第一穎先端芒長 0.7~2 公分;第二穎頂端的芒長 0.1~0.2 公分;第一小花中性,外稃革質,與小穗等長,先端具芒尖,具 7~9 脈,內稃膜質,狹小或缺;第二外稃革質,平滑,光亮,長約 0.25 公分,邊緣內捲,包著同質的內稃;鱗片 2,薄膜質,折疊;花柱基部分離。穎果橢圓形。
用途
藥用(清熱利濕)。
近似物種
近似的植物:
求米草:小穗叢生,小穗叢沿中軸互生,下位外稃通常具芒。
竹葉草:小穗總狀排列,下位外稃不具芒,稀凸尖。小穗在軸上相隔。
基本資料
和名:エダウチチヂミザサ(枝打縮笹)<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Beauv. var. compositus>
學名: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簡誌:葉片長5-16 cm,寬1-3.5 mm,邊緣具纖毛或粗毛。花序長10-20 cm;總狀花序6-10枚,三角形,長1.5-6 cm,小穗間有明顯空間。
別名:大縮箬草、金剑草<植物智:Oplismenus compositus (L.) Beauv.>
原產地:大陸華南及西南、舊大陸及新大陸之熱帶地區。台灣全省中海拔及低海拔陰涼處普遍可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和美山 20191019 牛筋草的果序
主要特徵
校園中常見的野草。牛筋草因為它的根系發達,深根性又不易拔除。即使使用蠻力,也需頓它幾下,所以又稱「牛頓草」;也有人說當牛要吃它的時候,也需頓它幾下,所以又稱它為「牛頓草」。
牛筋草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由很多的莖聚在一起,斜斜的向上生長,從上往下看,莖的底部是鮮白色,既強韌又扁平,高約 20~60 公分。細長的葉,平滑鮮綠,葉鞘扁平。小花們排成一長串,3~9 公分長,一根花莖上有 3~6 長串,排成放射狀;嬌小的種子只有 0.1~0.2 公分長。
用途
飼料(餵牛、餵魚飼料)。藥用(性味:全草:甘、淡、平。效用:全草 :清熱解毒、利尿、袪風解毒、散瘀止血的功效。據說還可以治流行性腦炎、尿道炎、胃腸炎、痢疾等;也有人將它拿來煮青草茶)。
基本資料
和名:おひしば (雄日芝)<Eleusine indica (L.) Gaertn.>
學名:Eleusine indica (L.) Gaertn.
簡誌:屬特徵- 稈叢生,實心;根系發達。葉鞘側扁,具龍骨。單側穗狀花序1至數支排成指狀,細長,具頂生小穗。小穗側扁,具4至多朵可孕小花;外稃先端略突尖。 種特徵-根系深入土內。穗狀花序長3-9 cm。
別名:牛筋草、蟋蟀草、萬斤草’生筋草、牛筋草、蟋蟀草<Eleusine indica (L.) Gaertn.>
原產地: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台灣全島平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190914 膝曲莠竹
主要特徵
看標本,在近基部的莖的部分,有向上彎曲的現象,像是膝蓋彎曲的樣子,所以取名為膝曲。
基本資料
學名:Microstegium geniculatum (Hayata) Honda
簡誌:稈斜倚;葉片長6-8 cm,寬約5 mm,兩面密被毛。總狀花序4枚,長6-8 cm。無柄小穗長約3.5 mm;外穎線形,龍骨上有纖毛;內穎具短芒;上位外稃之芒長約14 mm。
別名:曲膝莖莠竹、膝曲莠竹<中国植物志:Microstegium geniculatum (Hayata) Honda>
原產地:台灣中海拔林下及林緣。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190914 雙穗雀稗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約三十至五十公分。總狀花序2,對生或近乎對生,稀3枚以上,3枚以上者最上二枚仍對生或近對生,小穗銳尖。總狀花序長2-6cm,內穎被伏毛。
基本資料
注音:雙穗雀稗(ㄅㄞˋ)
和名:キシュウスズメノヒエ<Paspalum distichum L.>
學名:Paspalum distichum L.
簡誌:多年生;具長匍匐莖,節間膨大且具微毛。葉片長5-12 cm,寬3-8 mm,無毛,邊緣粗糙。總狀花序2枚,對生;穗軸扁平。小穗單生;外穎缺如或三角形;內穎具伏臥性微毛;上位外稃革質,灰綠色,銳尖,頂端有毛。
別名:牛糞草、硬骨仔草、兩耳草、紅拌根草、游草、游水筋、過江龍、澤雀稗
原產地:原產於歐洲、亞洲、非洲之熱帶地區。台灣全省低海拔潮濕處或溝渠旁。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北投銀光巷 20190817 大黍
主要特徵
草本。畜牧草料。水土保持。花果期8-10月。大黍草在秋冬之際莖部以上就開始枯萎,極易著火,引起火燒山,使得原本雜生在一起的相思樹遭受魚池之殃而被燒死。
大黍從 1908 年自菲律賓引入臺灣後,原本作為牧草之用,被廣泛的種植在中部大肚台地上,當時日本政府將臺灣作為南進的基地,種植大量的大黍以作為馬匹的糧草,故當地人將大黍稱之為「馬草」。時至今日,山谷中僅剩幾戶飼養牛隻、羊隻的農牧戶,以放牧的方式持續讓家畜取食大黍。但每當十月「縮水」作用的影響,大黍逐漸大量的枯黃,接近稜脊的植株首先發難,枯萎現象往山谷漸次延伸,隔年一月大致可發現幾乎全數乾枯癱。大黍這種植物夏季在高速公路沿線從南到北都可看到它的蹤跡。
基本資料
注音:大黍(ㄕㄨˇ)
英文:Guinea Grass
學名:Panicum maximum Jacq.
簡誌:多年生;稈直立,具根莖。葉片線形,長30-75 cm,寬20-35 mm;葉舌膜質,上緣叢生毛。圓錐花序卵形,開展,長20-35 cm,分枝毛細管狀,基部分枝輪生。小穗長3-3.5 mm,帶紫紅色;外穎長約為小穗之1/3,脈1-3或脈不清楚;下位小花中性或雄性;上位外稃具明顯橫皺紋,草色。
別名:畿尼亞草、天竺草、堅尼草、馬草、大黍<植物智:Panicum maximum Jacq.>
原產地:熱帶非洲。台灣全省栽培,並於村落附近歸化。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虎山步道 20190714 散穗弓果黍的葉子,葉子基部有緣毛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稈細長,開花稈高可達60公分。
一年生草本,稈細長,開花稈高可達 60 公分。葉片寬大而薄,長 7~15 公分,寬 1~2 公分,橢圓形或線狀橢圓形,疏被毛;葉舌長約 0.1 公分,膜質;葉鞘邊緣被細毛,全體密被疣狀毛;兩面近無毛,脈間具小橫脈,近基部邊緣被疣基長纖毛。花序為圓錐花序,大而開展,長可達 30 公分,寬達 15 公分,分枝纖細,枝條細管狀;小穗柄遠長於小穗;小穗兩側扁壓狀,穎及下位外稃被小刺毛;外穎約為小穗的 1/2 長;內穎較小穗稍短,呈弓狀隆起;下位外稃與上位外稃等長;上位外稃堅硬,具細縱紋,近頂端之弓狀隆起面具小疤痕。 花期 5~10 月。
基本資料
英文名:Broad-leaved Bowgrass
注音:散穗弓果黍(ㄕㄨˇ)
學名:Cyrtococcum accrescens (Trin.) Stapf(有同物異名)
簡誌:一年生;葉片橢圓形至線狀橢圓形,長7-15 cm,寬10-20 mm,葉鞘邊緣具纖毛。
別名:散穗弓果黍<植物智:名称已修订,正名为:散穗弓果黍 Cyrtococcum patens var. latifolium (Honda) Ohwi>
原產地:中國、東南亞、中南半島、印度、錫蘭、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新幾內亞等熱帶地區。台灣低海拔林下及溪谷。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虎山步道 20190714 五節芒的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幼葉作牧草飼料,稈可作造紙原料。根狀莖有利尿之效。台灣最常見的草本植物之一。每年從九月、十月開始,五節芒必會準時抽出花穗,剛開始整串花穗呈紫紅色,成熟後便轉為黃褐色或灰白色,是台灣秋冬野外成為特殊景觀。
高約 1~3 公尺,地下莖非常發達,莖節處常有粉狀物。葉緣含有矽質,能割傷皮膚。葉片細長如甘蔗葉,葉緣具堅硬的鋸狀小齒。秋天開花,呈大圓錐狀花序,花穗白略帶紅暈,每個小穗上有兩朵小花對生。長約 30~50 公分,小穗成對著生,但是穗柄不等長,在基長有成束的紫紅色毛,具有兩朵小花,雄蕊 3 枚,花柱 2 枚。穎果長橢圓形。花期為6到8月
近似物種
「五節芒」與「白背芒」相似,「五節芒」葉背綠色,「白背芒」葉背具白粉,兩者花期不同。
基本資料
英文名:Silver-grass, Sword grass, Japanese silvergrass
學名: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 Warb. ex Schum. & Laut.
簡誌:圓錐花序長30-50 cm,其組成份子之總狀花序長10-20 cm。外穎膜質至亞革質,先端二齒;上位外稃具曲折短芒,芒長約4 mm。
別名:菅草、菅芒(台語)、五节芒(中國植物誌: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 Warb. ex Schum. et Laut.)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海拔至中海拔破壞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90706 紫葉狼尾草的穗狀花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花期 9~10 月。紫葉狼尾草富含保健食品所需要的花青素,為具有淺力的保健類經濟作物。
稈高 30~100 公分,扁壓狀,粗壯,叢生。葉片長 30~60 公分,寬 0.5~0.8 公分,革質,常內捲,略帶粉白色;葉鞘無毛,邊緣被纖毛;葉舌長約 0.05 公分,被一圈短毛。花序為圓錐花序,長 10~15 公分,穗狀,圓筒形,序軸被毛;不孕分枝形成櫬托小穗之剛毛,剛毛與小穗一起脫落;穗柄長 0.2~0.3 公分,小穗長約 0.7 公分,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銳尖;穎略呈硬質;外穎細小;內穎為小穗的 1/2 長,狹長橢圓形,銳尖;下位外稃與上位外稃等長,銳尖,闊披針形;上位外稃半透明。
基本資料
英文名:Chinese pennisetum
學名:Pennisetum setaceum 'Rubrum'
簡誌:無描述。
別名:狼茅、狗尾草、狗子草、黑狗尾草
原產地:園藝品種。
進入閱讀更多...

▲景美仙跡岩 20181111 藤竹草
主要特徵
花期 5~10 月。常攀附於其他植物上面。
多年生草本。稈分枝,木質化,長 1~1.5 公尺,甚至可達 10 餘公尺。葉片長 8~20 公分,寬 0.8~1.5 公分,葉基突然變窄似柄,鈍形;葉鞘較節間短;葉舌膜質,上緣有一圈毛,為長約 0.1 公分的毛所形成。花序為圓錐花序,長 10~15 公分;分枝圓形,序枝腋被毛,有時具黏性;小穗長約 0.2 公分,卵形,先端銳尖,無毛或穎與下位外稃近頂端處被短毛;外穎為小穗之 2/3~3/4 長,3 條脈;內穎與下位外稃等長,5 條脈;下位外稃包含下位內稃,下位內稃為下位外稃的 1/3 長;上位外稃光滑,背面有稜,成熟時呈褐色,頂端向前彎曲。
基本資料
學名:Panicum sarmentosum Roxb.
簡誌:一年生;稈分枝,木質化,蔓性。葉片線狀披針形,長8-20 cm,寬8-15 mm,葉基突然變窄似柄;葉舌膜質,上緣一圈毛。圓錐花序開展,長10-15 cm;分枝圓形,具黏性。小穗長約2 mm;外穎長約小穗之2/3至4/5;上位外稃背面具稜,成熟時先端前彎,褐色。
別名:藤竹草、卵花黍
原產地:中國大陸產於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和雲南等省區;生於林地草叢中。臺灣、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也有分佈。台灣全省低海拔地區林緣,常攀於其他植物上面。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