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植物園 20250208 臺灣海桐

▲台北植物園 20250208 臺灣海桐

▲台北植物園 20250208 臺灣海桐,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208 臺灣海桐,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208 臺灣海桐,果實,果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臺灣海桐,果序(果實、開裂中的蒴片、紅色種子)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臺灣海桐,果實,正在開裂的蒴片與露出黏漿中的種子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臺灣海桐,果實,成熟後,兩蒴片裂開,內有扁球形紅色種子 5~6 粒(看起來至少有10粒),埋於黏漿中。

▲台北植物園 20250208 臺灣海桐,樹幹
基本資料
當小花盛開,靠近時候有十分接近月橘(七里香)的香氣。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 3~5 公尺,樹皮灰白色,具顯著皮孔;幼枝條被褐色毛。單葉互生,葉數量多且密集、螺旋狀排列,倒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5~11 公分長,1.5~3.5 公分寬,兩端銳尖,全緣,上下兩表面都油亮,覆蓋厚層的臘質,臘質到達葉的邊緣形成鑲邊;葉脈不明顯,葉內含有揮發性的油酯,葉片揉後會發散出嗆鼻的味道,對天空看,葉脈透明、光亮。圓錐花序,頂生;雌雄異株;花小,白色,具芳香,密集,花冠徑約 0.5 公分,花瓣狹長,5 瓣分離;雄花的花萼靠上花冠;雄蕊約與雌蕊等長;雌蕊綠白色,較細瘦的保齡球瓶形,柱頭稍直筒。雌花的花萼外張;雄蕊的花藥退化,不具花粉,長度約雌蕊的ㄧ半;雌蕊綠色,稍粗胖的保齡球瓶形,柱頭闊大。蒴果球形,直徑約長 0.8 公分,頂端稍突起,熟時由綠轉橘紅色,兩蒴片裂開,內有扁球形紅色種子 5~6 粒,埋於黏漿中。台灣海桐在夏、秋季枝稍會著生圓錐狀的多數小白花,花朵甚小,但會散發出濃厚芳香,香氣遠播,故名「七里香」。
近似物種
海桐:葉倒卵形,葉緣向下,葉脈較不明顯,葉革質。
台灣海桐:葉倒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葉較海桐挺直。果熟2瓣裂。
蘭嶼海桐:葉倒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葉脈較台灣海桐明顯,與稍微寬些。
用途
食用(小花:食品香料或泡茶)。藥用(治瘀血和風濕、高血壓)。誘鳥植物(果子是白頭翁、綠繡眼等野鳥的食物)。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 3~5 公尺,葉內含有揮發性的油酯,葉片揉後會發散出嗆鼻的味道,對天空看,葉脈透明、光亮。花小,白色,具芳香;花朵甚小,但會散發出濃厚芳香。
近似物種
蘭嶼海桐:葉片較大且葉尖圓鈍。果實直徑超過3公分,熟時分裂成3瓣。
台灣海桐:葉片光亮且尖銳。果實約1.5公分,熟時分成2瓣。
基本資料
學名:Pittosporum pentandrum (Blanco) Merr.
簡誌:灌木或小喬木;小枝有毛。葉倒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達11 cm,寬達4 cm,兩端均銳尖。花密集於枝頂,呈圓錐狀。果2瓣裂。
別名:七里香, 臺灣海桐, 台灣海桐
原產地:菲律賓、印度、台灣高雄、恆春半島以及蘭嶼。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321 海桐

▲台北植物園 20250321 海桐,短圓錐花序頂生,花朵數少。

▲台北植物園 20250321 海桐,葉表,倒卵狀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先端鈍至圓,基部楔形。葉緣常反捲。

▲台北植物園 20250321 海桐,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321 海桐,花正面,花瓣5,子房下位;雄蕊5;花柱單一。

▲台北植物園 20250321 海桐,花側面
主要特徵
灌木。北部海岸叢林很常見。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性佳、耐寒性佳,耐陰性普通。
常綠大灌木。枝條平滑。葉互生,簇生枝端,革質,倒披針形至倒卵形,中肋明顯。圓錐花序,頂生,黃白色,具芳香。球形蒴果,熟橙色,蒴果開裂露出紅色種子。性喜高溫、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能抗空氣污染、抗病蟲害、耐修剪。
近似物種
海桐:倒卵狀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先端鈍至圓,基部楔形。葉緣常反捲。果熟3瓣裂。
台灣海桐:葉倒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葉較海桐挺直。果實成熟後2瓣裂。
蘭嶼海桐:葉倒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葉脈較台灣海桐明顯,與稍微寬些。
海岸林植物:
銀葉樹與欖仁樹、大葉山欖、海檬果、白水木、海桐、黃槿
用途
木材(薪柴或製作小用具)。藥用(樹皮:治皮膚病;枝葉:外洗止膚養;葉:外用治疥癬;根:袪風活絡,散瘀止痛;果實:治疝痛。)。
基本資料
學名:Pittosporum tobira Ait.
簡誌:常綠灌木。葉革質,倒卵狀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4-9 cm,寬2-4 cm,先端鈍至圓,基部楔形。頂生短圓錐花序。果球狀,3瓣裂。
別名:
原產地:中國大陸、琉球、日本、韓國及臺灣。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典藏植物園 20250301 蘭嶼海桐

▲典藏植物園 20250301 蘭嶼海桐,葉表,葉革質,叢生枝端,互生,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圓鈍,基部楔形

▲典藏植物園 20250301 蘭嶼海桐,花序

▲典藏植物園 20250301 蘭嶼海桐,樹幹
主要特徵
蘭嶼海桐為海桐科海桐屬常綠灌木,高可達 3~5 公尺,枝椏橫伸多分枝,小枝纖細,樹姿優美。葉革質,叢生枝端,互生,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圓鈍,基部楔形,背面灰白色,長 8~12 公分,寬 2.5~4.5 公分;葉柄長可達 2 公分。圓錐花序頂生,疏花,花序可達10餘公分;萼片5,長橢圓形;花瓣5,覆瓦狀排列,狹倒披針 形;雄蕊 5 枚。蒴果近於球形,徑約 2 公分,二片開裂。種子多數,歪形,長約 0.4 公分,熟時紅色,是臺灣地區所產海桐屬的植物中果實屬於最大的。
近似物種
海桐:葉倒卵形,葉緣向下,葉脈較不明顯,葉革質。
台灣海桐:葉倒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葉較海桐挺直。果實成熟後2瓣裂。
蘭嶼海桐:葉倒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葉脈較台灣海桐明顯,與稍微寬些。
基本資料
學名:Pittosporum moluccanum Miq.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產恆春半島及蘭嶼、綠島。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LI, HUI-LIN and HUANG, TSENG-CHIENG, 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 3: 66. 1993. (Fl. Taiwan 2nd edit.)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218 花葉蘭嶼海桐

▲台北植物園 20250218 花葉蘭嶼海桐,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218 花葉蘭嶼海桐,花苞與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218 花葉蘭嶼海桐,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218 花葉蘭嶼海桐,花
主要特徵
本品種為蘭嶼海桐之斑葉突變,最早為邱錫杰先生所發現,承蒙其提供此突變枝,共同繁殖培育成功,並於1999年聯名發表於台灣林業科學。本品種枝椏橫伸多分枝,小枝纖細,樹姿優美,為最佳的庭園觀賞樹種;亦可應用為海岸綠化造林或海岸保護工程週邊之植栽材料;花有濃厚芳香,可作為誘蝶樹種。
基本資料
學名:Pittosporum moluccanum ‘Variegated Leaves’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產恆春半島及蘭嶼、綠島。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Lu, SY, Chiou, SJ. 1999. New Cultivars from Native Plants of Taiwan(II). J. For. Sci. 14(1): 101-104.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