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株假紫萁
2025/07/28 12:32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分株假紫萁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分株假紫萁,營養葉葉表側,葉柄不具鱗片,葉軸可見褐色絨毛;羽片披針形,無柄;末裂片全緣,葉脈游離。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分株假紫萁,營養葉葉表側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分株假紫萁,孢子葉獨立分開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分株假紫萁,孢子葉葉背側,孢子葉葉表側,孢子囊周圍具絨毛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分株假紫萁,近基部,地下部份二叉,地上部份看似兩株並生
主要特徵
落葉性地生蕨,株高約60-100cm,莖短而直立,葉叢生莖頂。兩型葉,全株幼時具早凋之褐色絨毛;營養葉二回羽狀深裂,柄長20-30cm,葉片長40-70cm,寬17-25cm,長橢圓形;羽片無柄,披針形;末裂片全緣,葉脈游離;孢子葉全部不具綠色葉肉,小脈四周密布孢子囊。
基本資料
學名:Osmundastrum cinnamomeum (L.) C.Presl
簡誌:地生性,不具鱗片,游離脈。孢子囊位在脈的四周,絕不在葉面上,孢子葉不具葉肉,羽片和主軸之間具有關節,臺灣計有1屬4種。兩形葉,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全緣,因地下部份二叉,地上部份看似兩株並生,故名。落葉性,羽片和主軸之間具有關節,葉倒披針形。
沼澤至濕地植物。
別名:假紫萁、桂皮紫萁<植物志:Osmundastrum cinnamomeum (L.) C. Presl>
原產地:分佈韓國、日本、中國大陸,目前臺灣僅見於宜蘭草埤。
寄主植物: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