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豹盛蛺蝶(姬黃三線蝶)

2020/07/11 14:44


▲草湳 20200711 花豹盛蛺蝶(側面)

主要特徵


中小型蛺蝶。軀體背側黑褐色,於腹部有橙色細環,腹側黃色。前翅前緣弧形。後翅外緣M3脈末端向外突出成尖角狀。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前、後翅有橙色條紋成帶狀排列,有一黃帶從前翅中室基延伸至M3室基部;另一帶紋由前翅外側短條及後翅內側條紋構成;最後一條則為後翅外側帶。前翅翅端有一橙色橫帶。翅腹面底色黃色,有不規則橙色紋,翅面有由黑色碎紋形成之豹紋狀花紋。緣毛暗褐色。

主要棲息在常綠闊葉林較潮濕的場所。一年多代。成蝶會吸食花蜜,也會吸食腐果、樹液。以幼蟲態休眠越冬。幼蟲取食蕁麻科冷清草、闊葉樓梯草、赤車使者等植物的葉片。

基本資料


注音:花豹盛蛺(ㄐㄧㄚˊ)蝶
學名:Symbrenthia hypselis scatinia Fruhstorfer, 1908
別名:姬黃三線蝶、姬黃三綫蝶、黃條褐蛺蝶
原產地: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地區,龜山島也有記錄。臺灣以外見於華南、華西南、喜瑪拉雅、北印度、中南半島、巽他陸塊等地。

進入閱讀更多...

豹紋蝶

2020/06/21 20:37


▲新店和美山 20200621 豹紋蝶

主要特徵


展翅45- 60mm,翅膀表面橙黃色佈滿黑色斑點,以翅基及翅端的斑點較密集,後翅近基部前段底色白色,翅腹面與翅面斑紋相同,雌蟲翅型較大且圓,雌蝶後翅表面顏色較淡。本種又稱白裳貓蛺蝶,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體色與斑型近似花豹為命名的由來,成蟲常見於潮濕地面吸食水液或於陽光下賞花,飛行緩慢,幼蟲綠色,頭部褐色,前方有一對端部分枝狀的犄角,體表具點狀疣突,體側有一條褐色的縱紋,寄主榆科的朴樹、台灣朴樹。

基本資料


學名: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08
別名:白裳貓蛺蝶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樺斑蝶

2019/11/08 15:56


▲台北植物園 20191108 樺斑蝶,停在馬蘭的葉子上
雌蝶後翅腹面中室邊上只有3枚黑色斑點,外緣有鑲黑邊的白色滾邊花紋

主要特徵


展翅 50 - 65 mm,頭部黑色具白斑,胸部背板中央具白色縱線,翅膀橙色,端部黑色具白色斜帶斑,後翅翅緣黑褐色,翅面有3-4枚黑色斑點,雌雄差異在於雌蝶下翅中央有3枚黑色斑點,雄蝶有4枚,翅腹面斑紋近似翅面。本屬有4種,本種又稱金斑蝶,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為常見的種類,成蟲全年可見,喜歡在陽光下訪花,飛行緩慢。幼蟲體色具黃、黑色環紋,體背有三對黑色錐柱狀突起,寄主植物為馬利筋、釘頭果、大花魔星花、毛白前、牛皮消等夾竹桃科植物。近似種,黑脈樺斑蝶,翅脈明顯黑化,脈紋粗獷發達。一般飼養紀錄,幼蟲期約12天,蛹期10天,成蟲壽命約1-2個月。

基本資料


學名:Danaus chrysippus (Linnaeus, 1758)
別名:金斑蝶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姬小紋青斑蝶

2019/10/19 17:22


▲新店和美山 20191019 姬小紋青斑蝶

主要特徵


展翅 65 - 78 mm,本種為台灣青斑蝶類中體型最小的, 翅膀黑褐色具淡青色長條斑,腹面長條斑紋白色,雌雄外觀差異不大但雌蝶翅膀較寬,雄蝶下翅近肛門處有黑褐色之性斑,幼蟲食草為鷗曼等植物。本種翅質如絹又稱絹斑蝶,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 山區,東、南部山區全年可見,飛行緩慢,喜歡訪花吸蜜,為公園、學校蜜源植物上的常見蝶種。

基本資料


學名:Parantica aglea maghaba (Fruhstorfer, 1909)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小紋青斑蝶

2019/10/19 17:00


▲新店和美山 20191019 小紋青斑蝶

主要特徵


展翅 75 - 95 mm,翅面黑褐色具青色條狀斑,前翅近基部中央的青色縱斑下有一個斑紋,形態較窄且尖與琉球青斑蝶、淡色小紋青斑蝶斑型不同,翅腹面斑紋與翅面同,為近似種中顏色最深,雄蝶下翅腹面具一塊瘤片。本屬4種,本種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幼蟲寄主於布朗藤、歐蔓等蘿藦科植物,成蟲喜歡訪花,為常見的種類。

辨識特徵:
側面:1.鉤狀的斑紋細瘦, 2.近頭部羽翼前方6枚斑紋較細長,3.後翅中室內的V字紋開口處通常不具其他小斑。

基本資料


學名:Tirumala septentronis (Butler, 1874 )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黑脈樺斑蝶

2019/10/19 16:32


▲新店和美山 20191019 黑脈樺斑蝶

主要特徵


展翅70 - 80 mm,翅膀橙色,翅端黑色具白色斜帶, 外觀近似樺斑蝶但本種翅膀上具黑色線條較粗,雄蝶於後翅腹面中央多一枚鑲黑邊的白色斑點,停棲時只見中後足,前足退化縮於前胸背板下,後翅不具尾突。本種又稱虎斑蝶,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幼蟲以台灣牛皮消、台灣牛彌菜、蟠龍木等植物寄主,幼蟲具警戒色,蛹為垂蛹,成蟲常見於馬利筋、大花咸豐草的花叢上吸食花蜜,為公園、學校蜜源植物中常見的種類。本屬有4種,除常見的2種外,另2種為黑脈白斑蝶(白虎斑蝶) Danaus melanippus 及大樺斑蝶(帝王斑蝶)Danaus plexippus,為不明或已滅絕的種類。

基本資料


學名:Danaus genutia (Cramer, 1779)
別名:虎斑蝶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淡紋青斑蝶

2019/10/19 11:43


▲新店和美山 20191019 左:小紋青斑蝶 右:淡紋青斑蝶

主要特徵


展翅 75 -85 mm,翅面黑褐色具淡青色的條紋及斑點,翅腹斑紋與翅面同,翅腹面顏色較淡,雌雄外觀近似但雄蝶後翅腹面有一塊瘤片,外觀近似琉球青斑蝶但本種後翅腹面的白色斑點較圓,斑點的排列較疏;與小紋青斑蝶相較本種翅上淺色的條紋和斑紋較粗大,翅腹面顏色較淡。本種又稱淡小紋青班蝶,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幼蟲食草為蘿摩科的台灣華他卡藤、布朗藤、台灣牛皮消等植物,成蟲 4 - 11月出現, 喜歡訪花。

基本資料


學名:irumala limniace (Cramer, 1775)
別名:淡小紋青斑蝶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