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地湧金蓮
▲台北植物園 20230129 地湧金蓮,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30129 地湧金蓮,葉背,葉大型,長橢圓形,葉柄下部增大成一抱莖的葉鞘。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地湧金蓮,花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具根莖、叢生草本,多次結實;假莖矮小,高不及 0.6 公尺,基部不膨大;真莖在開花前短小。葉大型,長橢圓形,葉柄下部增大成一抱莖的葉鞘。花序直立,直接生於假莖上,密集如球穗狀;苞片淡黃色或黃色,乾膜質,宿存,每一苞片內有花 2 列,下部苞片內的花為兩性花或雌花,上部苞片內的花為雄花;合生花被片先端具 5(3+2) 齒,離生花被片先端微凹,凹陷處有短尖頭;雄蕊 5 枚;子房 3 室,胚珠多數。漿果三稜狀卵形,被極密硬毛。種子較大,扁球形,腹面有大而明顯的種臍。
用途
假莖作豬飼料;藥用:花可入藥,有收斂止血作用,治白帶、紅崩及大腸下血;莖汁用於解酒醉及草烏中毒。佛教寺院五樹六花的代表花卉之一。
基本資料
學名:Musella lasiocarpa (Fr.) C. Y. Wu ex H. W. Li.
簡誌:無描述。
別名:地母金蓮、千瓣蓮花、地涌金莲<植物智:Musella lasiocarpa (Franchet) C. Y. Wu ex H. W. Li>
原產地:中國雲南省中部至西部,多生於海拔 1,500~2,500 公尺的山間坡地或栽於庭園內。臺灣於 1996 年引進種植。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龍洞岬 20230409 台灣芭蕉
▲龍洞岬 20230409 台灣芭蕉,花序,下半部為花,上半部為果實
▲龍洞岬 20230409 台灣芭蕉,穗狀花序,每節小花序被苞片 1 枚,卵狀船形,基部截形,先端鈍尖,外面赤紫色
▲龍洞岬 20230409 台灣芭蕉,果實為一般被食用的部分
▲龍洞岬 20230409 台灣芭蕉,莖
主要特徵
大形多年生草本,高約 2 公尺以上,根莖着生多數肉質狀根,側生小莖可供繁殖。假莖由葉鞘緊包成圓柱形,頂端葉片多枚,葉柄長而粗大,內面溝狀,背面圓形突起,延伸至葉片末端,葉片巨大形,長橢圓形,全緣而微疏低波狀,側脈平形射出狀,長 1 公尺以上。花序由頂端伸出而彎下垂,穗狀花序,每節小花序被苞片 1 枚,卵狀船形,基部截形,先端鈍尖,外面赤紫色,內含 2 列花,雌雄異花,外花被 3 枚,內花被 2 枚;花柱 1,子房下位。果實長條狀鈍三稜形,微彎曲,長約 5~8 公分,熟時土黃色,外被纖維質外皮,內果肉質軟;種子多數,黑色。
用途
食用。藥用(未熟之果實治腹痛)。蜜源植物(香蕉弄蝶)
基本資料
學名:Musa basjoo Siebold var. formosana (Warb.) S. S. Ying
簡誌:無描述。
別名:臺灣芭蕉、山芎蕉、胭脂蕉、台湾阿宽蕉(台湾芭蕉)<植物智:Musa itinerans var. formosana (Warb. ex Schum.) Häkkinen & C. L. Yeh>
原產地:台灣全境山地陰濕地及林內自生。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南港中研院 20190316 噶瑪蘭芭蕉的雄花
主要特徵
本株為本地自生噶瑪蘭芭蕉。
近似物種
台灣2011年發表:
噶瑪蘭芭蕉(牛鬥芭蕉):特產宜蘭大同山區。特色為苞片與果皮均呈淡綠色,無紫紅色條紋(中華芭蕉有紫紅色條紋)。
另外一種為:
泰雅芭蕉(佳志芭蕉):特產桃園復興山區。特色為花序開始時傾斜向上,然後彎曲向下;果指間緊密。
基本資料
學名:Musa itinerans var. kavalanensis
簡誌:無描述。
別名:牛鬥芭蕉
原產地:特產台灣宜蘭大同山區。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