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山鞍部 2020706 金黃蜻蜓,雌
▲大屯山鞍部 2020706 金黃蜻蜓,雌
主要特徵
雌雄體色不同。
體長44-50mm,雄蟲複眼藍綠色,胸部藍灰色,腹部灰藍色具粉末,翅膀透明,後翅基具少許的黑褐色斑,翅痣黃褐色,腹端末2節藍黑色,雌蟲複眼褐色或藍綠色,合胸前視金黃色,側視具黑褐色或褐色粗線條紋, 底色金黃,翅透明,翅痣黃色,此為命名的由來。未熟雄蟲近似雌蟲但可從腹末節構造分辨,老熟雄蟲體色漸淡,複眼呈藍綠色,腹部也灰藍色,雄蟲外觀近似呂宋蜻蜓可從後翅基及腹端分辨。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山區,常見於路邊溝渠、池塘等水域活動,適應能力好,數量多。
基本資料
學名:Orthetrum glaucum (Brauer, 1865 )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山區,常見於路邊溝渠、池塘等水域活動,適應能力好,數量多。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大屯山鞍部 2020706 鼎脈蜻蜓,雌,合胸側面有2條黃褐色寬型斜帶,腹背及側面1-8節有3條黑褐色的縱紋。
▲大屯山鞍部 2020706 鼎脈蜻蜓,雌,合胸側面有2條黃褐色寬型斜帶,腹背及側面1-8節有3條黑褐色的縱紋。
主要特徵
體長48-54mm,雄蟲複眼黑褐色,合胸黑色,側視無斑紋,翅膀透明, 翅痣黑色,後翅基黑色,腹部3-7節灰白色,8-10節黑色;雌蟲複眼藍綠色,合胸側視有2條黑色斜帶,後翅基褐色,腹部側視1-8節有黑褐色縱紋,未熟雄蟲近似雌蟲,合胸側視亦具黃色條紋但肛附器較長,老熟雌蟲腹部顏色變黑,斑型變異很大。本種分布於低中海拔地區之池塘、水田、山溝、沼澤 、小溪等水域,為數量最多的蜻蜓種類。本屬有10種,其中白刃蜻蜓、赭黃蜻蜓稀少。
基本資料
學名:Orthetrum triangulare (Selys, 1878)
別名:鼎異色灰蜻(香港)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630 紫紅蜻蜓,雄,翅膀基部褐色,翅膀前緣脈紅紫色,腹部末2節具黑色斑。
主要特徵
體長34-39mm,雄蟲腹眼紅色,合胸紅紫色, 側視有4條黑色的短斜斑,腹部紅紫色,末端9-10節側邊具黑斑,翅膀透明,翅脈紫紅色。
雌蟲複眼上褐下灰,合胸黃褐色側視有4條波狀的斜線斑紋,腹部黃褐色,腹背具黑色中線,側視兩邊各有一條縱走的黑色線紋,未熟雄蟲近似雌蟲但腹側及背上無縱走的黑色斑紋。
本屬3種,其中灰脈蜻蜓身份未明,本種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之池塘、小溪、溝渠等水域,成蟲於4 - 11月出現,雌蟲以連續點水的方式產卵 ,為常見的種類。
基本資料
學名:Trithemis aurora (Burmeister, 1839)
別名:
原產地: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之池塘、小溪、溝渠等水域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629 黃紉蜻蜓,雄,翅膀透明,翅基黑色分布較小,翅端大部分透明,翅痣黑色。
主要特徵
體長43-46mm,雄蟲複眼黑色或黑褐色,額白色,胸部黑色,側視有2條不明顯的黃白色斜斑,有些個體斑紋不明顯,腹部黑色,3-4節白色,翅膀透明,翅端有褐色分布,翅痣黑色,後翅基具黑褐色斑;雌,後翅基具黑褐色斑較大,腹部3-4節黃色,本種以雌蟲命名。
本屬一種,本種未熟雄蟲近似雌蟲,腹部3-4節也是黃色但可從腹側的黑斑辨識,雌蟲黑斑較發達,尾毛較短,雄蟲常見於水面互相追築,雌蟲數量較少見,交尾後於水面的枝條或浮木上產卵。
基本資料
學名:Pseudothemis zonata (Burmeister, 1839 )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629 霜白蜻蜓 雄蟲
主要特徵
體長41-53mm,雄蟲複眼墨綠色 或褐綠色,胸部灰藍色或褐灰色,腹部紅色,翅膀透明,後翅基具藍色白粉脈紋,翅痣黑色,雌蟲合胸黃褐色,側視無斑紋但於中胸側縫有一條不明顯的細黑線,翅膀透明,前後翅基無褐斑,腹背有一條黑色中線,腹末節有一對短尾毛,未熟雄蟲近似雌蟲但翅基褐色。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山區,棲息於池塘、水田、渠道等環境,成蟲於 4 - 12月出現,分佈廣泛,數量多。近似種霜白蜻蜓(西里亞種),腹部第1 - 2節為藍色,僅分布於蘭嶼。
基本資料
學名:Orthetrum pruinosum neglectum (Rambur, 1842 )
別名:
原產地: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山區,棲息於池塘、水田、渠道等環境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629 善變蜻蜓,雄
主要特徵
體長34-42mm,雄蟲,複眼紅褐色,胸部及腹部紅褐色,腹背端部數節有3條黑線縱線,左右兩條不明顯,攫握器紅色,翅膀紅褐色,翅端透明,翅痣紅色;雌蟲近似雄蟲但腹部背面的黑色縱紋較粗明顯,尤其側緣的縱紋較發達,體色有兩型,紅色與黃褐色型,翅痣黃白色或紅色,雌蟲體色多變此為命名的由來;未熟雄蟲近似雌蟲為黃褐色,可從攫握器與雌蟲的尾毛構造辨識,雌蟲的尾毛較短,白色,左右向外分開,翅痣有多種顏色。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之於池塘、水田、沼澤等靜水或流水域,為常見的種類。本屬有3種, 除本種外,另2種為
雙截蜻蜓 subsp. tullia (Drury, 1773)
淺褐蜻蜓 Neurothemis fulvia (Drury, 1773)
生活於中、低海拔地區,常棲息沼澤池塘,湖泊,水坑和流速緩慢的溪流。一般捕食蚊子、搖蚊和其他小昆蟲, 例如蒼蠅、蜜蜂、蝴蝶等,部分甚至捕食魚類。常雌雄成群,在水邊飛行,交尾後,雌蟲產卵於水草中。
基本資料
學名:Neurothemis taiwanensis Seehausen & Dow, 2016
別名:
原產地:分布於整個亞洲大陸的熱帶和亞熱帶,日本,琉球群島,大,小巽他群島,菲律賓和蘇拉威西。在西方,它延伸到伊拉克,伊朗,亞美尼亞和土耳其。也被意外地引進美國佛羅里達州。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呂宋蜻蜓
主要特徵
體長45-49mm,雄蟲複眼藍綠色,胸部灰藍色, 腹部末端2節藍灰色或藍黑色,翅膀透明,翅痣黃色,翅基透明。雌蟲胸部及腹部黃褐色,合胸側視有一條黑褐色的斜斑,翅基透明,腹部末2節黑色。未熟雄蟲近似雌蟲,合胸黃色,側視具一條黑褐色斑,腹末2節藍黑色。本種分布於低海山區,棲息於水草茂密的池塘 、水田等環境,成蟲4 - 10月出現,雌蟲以連續點水的方式產卵,為常見的種類。
近似物種
金黃蜻蜓後翅基褐色;雄蟲複眼顏色較深;雌蟲合胸側面褐色線條比較明顯。
基本資料
學名:Orthetrum luzonicum (Brauer, 1868 )
別名:
原產地:分布在池沼、水田、溪溝等環境。雄蟲會停水邊的植物上。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紹德春蜓,雌蟲(嘉義亞種),背方有2條黃色縱紋
▲陽明山 20220626 紹德春蜓,雌蟲(嘉義亞種),側面
主要特徵
體長52- 57mm,雄蟲複眼綠色,合胸黑色,背方有2條黃色縱紋,下方左右各有一枚黃色斑點,側視有3條黃色斜帶,腹部黑色,腹側3-6節側緣基部黃斑皆小,第7節基部黃斑最大,上攫握器白色呈短錐狀,下攫握器黑色;雌蟲,腹部較粗,第7節黃斑較小,無攫握器,雌蟲以點水式產卵。本種分布於低海拔山區之溪流,也常出現在林道,數量多分布廣。TaiBNET網站記錄本屬2種,另一亞種為紹德春蜓(恆春亞種) omphus sauteri sauteri Ris, 1912 [特有],外觀近似。
基本資料
學名:Leptogomphus sauteri formosanus Matsumura, 1926
別名: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僅分布在台灣南部如扇平及欖仁溪等地,和嘉義亞種的分布區隔界限尚不清楚。
進入閱讀更多...
▲虎山步道 20180720
主要特徵
體長35-41mm,雄蟲複眼黑褐色,腹部藍灰或藍紫色具白粉,腹部黑色,腹 側4-7節間具黃色斑,有些個體較少或消失,翅膀透明,後翅基部具少許的黃褐色斑,翅痣黑褐色。雌蟲胸部黃褐色,合胸側視具3條黑色的斜斑,腹部黃色,背上具黑色的中線,側視有2條一粗一細縱向黑線。 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見於池塘、溪流、沼澤等靜水或流水附近,習慣於光亮的地面停棲,休息時會飛到空曠獨立的樹枝上,雌蟲以點水方式產卵,為常見的種類。
基本資料
學名:Trithemis festiva (Rambur, 1842 )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