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山國小 20250131 長在屋頂上的洋吊鐘

▲湖山國小 20250131 洋吊鐘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無毛,高30 – 100公分,少分枝。葉對生,上部羽狀複葉,下部單葉;小葉3 – 5,橢圓形或卵形,具圓齒,長10 – 15公分,厚肉質。圓錐花序下垂;花萼圓柱形,長2.5 – 3.5公分,紫綠色;花冠基部球狀八角形,綠白色,中段收縮,外部紅紫色,下位;鱗片近方形,離生或稍緊貼心皮,裂片漸尖;腺體4;雄蕊8,貼生於花冠筒基部。 果實包在宿存紙質花萼和花冠內;種子長橢圓形,光滑。
近似物種
洋吊鐘/錦蝶與不死鳥十分近似
培育方式
繁殖力強,能用枝條、葉片、枝成活,也能由種子發芽。
落地生根是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已歸化入侵許多熱帶區域,被視為有害雜草,對原生植被造成威脅,並危害農作物,但在許多國家仍持續作為花園觀賞植物,可能導致進一步蔓延。
基本資料
學名:Bryophyllum pinnatum (Lam.) Oken
簡誌:無描述。
別名:錦蝶
原產地:在原產地馬達加斯加,於沿海的沙質土壤和花崗岩岸族群眾多,在溫帶濕潤至半濕潤氣候的中部高原也可生長,其年雨量1000 – 2000公釐。在歸化地區,從海岸至中海拔之乾燥至中濕度的干擾地皆可發現,如海岸、河口、河岸、岩縫、荒地、耕地、路邊、灌木叢、森林等,分布範圍廣泛。
保育等級:歸化種,全省海邊及低地岩石地。
進入閱讀更多...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石板菜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石板菜,葉表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石板菜,葉背
主要特徵
海邊常見的為石板菜。葉-匙形,頂端鈍形。疏鬆的聚繖花序,每朵花間距約0.8至1公分,莖部直立三叉型。萼片光滑基部離生有距
近似物種
石板菜<Sedum formosanum>:確認海邊常見的為石板菜,葉-匙形;頂端鈍形,疏鬆的聚繖花序;每朵花間距約0.8至1公分,莖部直立三叉型;萼片光滑基部離生有距
台灣佛甲草<Sedum taiwanianum>:葉-匙形,頂端有短突或微突;萼片基部癒合,5個裂片等大或近等大,裂片大,約3-4公厘,萼裂片線形;葉片較Sedum nokoense 能高佛甲草略大,先端具小尖突,花朵數目也比較少,每一分枝約僅3- 5朵
能高佛甲草<Sedum nokoense>:植株通常偏紅,在莖上會有很多細胞突起形成的腺點。花朵數目較多,每一分枝可達5朵以上,排呈似蠍尾狀的聚繖花序;緊密的聚繖花序,每朵花間距0.5公分左右
基本資料
和名:ハママンネングサ(浜万年草)<Sedium formosanum>
學名:Sedum formosanum N. E. Brown
簡誌:一年生草本,葉互生,匙形,肉質,全緣,長10-15 mm,寬7-12 mm,葉尖銳狀,葉基楔形。花黃色,聚繖花序;萼片不等長。果實直立。
別名:白豬母乳、白豬母菜
原產地:中國、日本、琉球及菲律賓,台灣全島海邊岩石。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金瓜石 20240120 在海邊山上的山壁上的台灣佛甲草

▲金瓜石 20240120 台灣佛甲草,葉表

▲金瓜石 20240120 台灣佛甲草,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 10~15 公分,肉質,莖簇生,斜上生長,綠色,分枝 2 歧或 3 歧。葉為單葉,對生或互生,無柄;葉片倒卵形至近匙形,葉基窄楔形,葉尖闊圓形,葉緣為全緣。花序為聚繖花序,花多數;花無梗,黃色;苞片呈葉狀;萼片 5 片,線狀披針形,鈍頭;花瓣 5 片,窄披針形,先端漸尖;雄蕊較萼片短。果實直立,寬披針形;種子多數。
近似物種
石板菜<Sedum formosanum>:確認海邊常見的為石板菜,葉-匙形;頂端鈍形,疏鬆的聚繖花序;每朵花間距約0.8至1公分,莖部直立三叉型;萼片光滑基部離生有距
台灣佛甲草<Sedum taiwanianum>:葉-匙形,頂端有短突或微突;萼片基部癒合,5個裂片等大或近等大,裂片大,約3-4公厘,萼裂片線形;葉片較Sedum nokoense 能高佛甲草略大,先端具小尖突,花朵數目也比較少,每一分枝約僅3- 5朵
能高佛甲草<Sedum nokoense>:植株通常偏紅,在莖上會有很多細胞突起形成的腺點。花朵數目較多,每一分枝可達5朵以上,排呈似蠍尾狀的聚繖花序;緊密的聚繖花序,每朵花間距0.5公分左右
基本資料
學名:Sedum taiwanianum S. S. Ying
簡誌:一年生草本,葉互生,匙形,肉質,全緣,長10-15 mm,寬7-12 mm,葉尖銳狀,葉基楔形。花黃色,聚繖花序;萼片不等長。果實直立。
別名:台湾佛甲草<Sedum taiwanianum S. S. Ying>
原產地:中國、日本、琉球及菲律賓,台灣全島海邊岩石。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湖山國小 20230311 水泥壁上長滿了石蓮花

▲湖山國小 20230311 石蓮花,葉序

▲湖山國小 20230311 石蓮花,花序

▲湖山國小 20230311 石蓮花,花
主要特徵
風車草因為其貌似蓮花的外型,加上耐旱的特性,故得此名。風車草是常見的觀賞型多肉植物由尖尖的,扁平的葉子組成玫瑰型花結。 在炎熱乾燥的條件下,其葉子會變成粉紅色,在部分陰影下回變成藍灰色。
花葶長約 10 公分,梗自葉腋中抽出,穗狀花序,著生 3~15 朵,小花梗長約 1.5 公分;花小,鐘狀,乳黃色或橙紅色。春秋二季偶開白色小花 花期約在春季、夏季。
用途
藥用(葉:清肝解毒。治肝炎。味甘淡、性涼,有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之效。可治肝病、肝硬化、高血壓、尿酸、痛風等疾病)
培育方式
石蓮花種植栽培以15℃~35℃為宜,需要充分的陽光,光強葉片較小較厚,節間短,若適度遮蔭,可讓葉片變大,但會較薄。石蓮花屬於景天科的多肉植物,可耐旱,繁殖快,冬天需注意寒害問題。其葉片可生食,若要食用,建議施用有機肥為主。若有抽出花梗,可將其剪去以免老化。
基本資料
學名:Graptopelaum Paraguayense
簡誌:無描述。
別名:風車草、觀音草、胧月<植物智:Graptopetalum paraguayense (N.E.Br.) E.Walther>
原產地:墨西哥,歐亞大陸和非洲。臺灣最早於 1965 年張發氏從日本引進。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