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 20220626 冇骨消
▲陽明山 20220626 冇骨消,葉表
▲陽明山 20220626 冇骨消,葉背
▲陽明山 20220626 冇骨消,花苞與杯狀蜜腺(蜜杯)
▲陽明山 20220626 冇骨消,近基部
主要特徵
常綠或半冬枯草本植物多年生亞灌木,其莖髓心很軟,全株光滑、有腥臭味。花序間有黃色杯狀蜜腺。花期在 6~8 月。果實熟時橙紅色。
莖直立而多分歧,高 1~3 公尺。葉對生,奇數一回羽狀複葉,長可達 30 公分,小葉 3~7 枚,橢圓狀披針形,長 10~15 公分,邊緣有細鋸齒,近於無柄。複繖房花序頂生,花數極多,花朵白色,細小,五裂瓣。
用途
蜜源植物。藥用(全草:消腫解毒,利尿,解熱鎮痛,活血散瘀。治肺癰,風濕性關節炎,無名腫毒,腳氣浮腫,泄瀉,黃疸,咳嗽痰喘;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
基本資料
注音:冇(ㄇㄡˇ)骨消
和名:タイワンソクズ(台湾蒴藋)<Sambucus chinensis Lindl. var. formosana (Nakai) H.Hara>
學名:Sambucus chinensis Lindl.
簡誌:小枝髓部白色。小葉3-5,膜質,側生者無柄或具短柄,長7-20 cm,先端漸尖,細鋸齒緣,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淺綠色。
別名:台灣蒴藋(ㄕㄨㄛˋ ㄉㄧㄠˋ)、七葉蓮、冇骨消、陸英、蒴藋、接骨草、蒴藋、陆英<中国植物志:Sambucus chinensis Lindl.>
原產地:台灣、中國大陸。全島中及低海拔空曠地或灌叢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203 珊瑚樹
▲台北植物園 20240203 珊瑚樹,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40203 珊瑚樹,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40203 珊瑚樹,樹幹
主要特徵
長綠小喬木或灌木,全株怠平滑,單葉互生,倒卵狀橢圓形,葉全緣,表面深綠,有光澤果實熟時由紅轉黑色。用於庭園觀賞樹,果實可供鳥類食用。花期、果期各半年。
台灣原生樹種,分佈中南部中高海拔地區。常綠小喬木灌木,全株有平滑的樹皮,枝條對生。小枝呈紅色且被微毛,木質化後脫落。單葉對生,倒卵狀橢圓形,先端鈍至圓,基部楔形,全緣或前半部有疏刻狀鋸齒,表面深綠,葉茂密,革質光亮平滑,葉背有星狀毛;長 6~10 公分,寬 3.5~5 公分。圓錐狀聚繖花序頂生,花序初時略被星狀花,後即脫落;苞披針形,長約 0.3 公分;萼壺狀筒形,長約 0.4 公分,邊緣為極淺之 5 裂;花冠白色,短鐘形,光滑,長約 0.5 公分,5 裂;花兩性;5 雄蕊,著生於冠喉,並挺出花外;子房下位。花期 2~4 月。果實有光澤,熟時由紅轉黑色。長約 1.6 公分,果徑 0.5 公分;種子紡錘形,外有縱溝。珊瑚樹紅色的果實是沒有成熟的,成熟的果實會轉變成暗紫黑色,成熟的果實就可以放心的食用。
用途
用於庭園觀賞樹,果實可供鳥類食用。
基本資料
和名:サンゴジュ(珊瑚樹)<Viburnum odoratissimum>
學名: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
簡誌:灌木或小喬木;小枝被微毛或光滑。葉革質,倒卵至橢圓形,長7-14 cm,先端鈍至圓,基部楔形,全緣或前半部疏刻狀齒緣,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略疏被星狀毛;葉柄長1-2 cm。花白色。果紅至黑色。
別名:山豬肉、珊瑚樹、珊瑚树<植物智: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Gawl.>
原產地:台灣、中國大陸、印度東部及中南半島、日本關東地方南部以西〜沖縄之沿海。台灣南部低至中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台灣糯米條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台灣糯米條,花序與葉序,花萼片5,倒卵形。花冠漏斗狀。
主要特徵
灌木。保育等級:易受害。盛花期在10月。
落葉小灌木,高 1~2 公尺,全株被短柔毛,側枝細長。單葉,對生,具葉炳,柄長 0.1~0.3 公分;葉片長 1~2 公分,寬 0.5~1.2 公分,卵狀長橢圓形、闊卵形或菱狀卵形,業基鈍或近於圓形,葉尖三角狀銳形,葉緣為疏鈍鋸齒緣,或具突尖,上表面綠色,有時被毛,下表面中肋及側脈均被毛。花雙出,呈頂生或腋出之聚繖花序;具芳香氣味,在花蕾時呈桃紅色,開放則現白色;苞片 4 片,倫生,卵形,被毛;花萼 5 片,篦形,先端鈍,被緣毛;花冠長筒形,長 2~2.5 公分,先端 5 裂,裂片長橢圓形;雄蕊 4 枚,挺出花冠外,錵柱較花冠筒短;子房 3 室,僅 1 室發育而具 1 胚珠。果實為細長瘦果,革質,先端具宿存之萼片,外被柔毛。
基本資料
學名:Abelia chinensis R. Br. var. ionandra (Hayata) Masam.
簡誌:低矮灌木;小枝被短毛。葉卵至長橢圓形,長0.6-2 cm,寬0.2-1.3 cm,齒至圓齒緣,先端銳尖至圓鈍,基部鈍至圓形,偶心形。
別名:六道木、阿貝利亞、臺灣糯米條
原產地:臺灣北部至東部之海岸一帶。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大學 20190504 呂宋莢蒾
主要特徵
株高可達三公尺,枝幹對生,樹皮灰色,有細灰點,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萌枝被黃褐色絨毛,一、二年生小枝被疏簇狀短毛,芽被黃褐色簇狀毛,單葉對生,生殖枝上之葉卵形,營養枝上之葉長橢圓形、橢圓形、橢圓狀卵形、卵狀披針形、矩圓形、近菱形,葉端漸尖、銳尖,葉基楔形至近圓形,葉緣深波狀疏鋸齒,有緣毛,萌枝其葉緣具疏齒,葉長四至十一公分,紙質或厚紙質,葉面黃綠色,具無柄之透明微小腺點,近光滑,僅中脈被叉狀毛,葉背疏被簇狀、叉狀、星狀毛,脈上毛較密,萌枝上之葉葉面散生簇狀毛,葉背之毛較密,羽狀脈,側脈五至九對,葉脈於表面凹陷,於葉背明顯凸起,無托葉,葉柄長三至十五公釐,被黃褐色簇狀毛,兩性花,聚繖花序,複繖形式,直徑約三至五公分,頂生,常生於具一對葉的側生短枝之頂或頂生小枝上,第一級輻射枝約五條,纖細,花生於第三至第四級輻射枝上,花序梗被柔毛,總花梗極短或近無,苞片與小苞片早落,花萼卵圓形,長約一公釐,與子房合生,宿存,被黃褐色簇狀毛,五齒裂,萼齒卵狀披針形,花冠幅形,開展,直徑四、五公釐,外被簇狀短毛,蕾時圓球形,花白色,五裂,裂片卵形,比冠筒長,雄蕊五枚,著生於花冠筒,與花冠裂片互生,雄蕊短於花冠或稍長些,花藥寬橢圓形,雌蕊心皮三枚,合生,柱頭不明顯三裂,子房半下位,子房一室,中軸胎座,核果,球形,長五、六公釐,肉質,熟時紅色,種子(核)一枚,卵形、寬卵圓形,甚扁平,長四、五公釐,直徑三、四公釐,先端尖,基部截形,具二條淺腹溝與三條極淺背溝。
用途
誘鳥植物(果實)。藥用(莖葉:袪風除濕,活血。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基本資料
注音:呂宋莢蒾(ㄇ一ˊ)
英文名:Luzon Viburnum、Philippine Viburnum
學名:Viburnum luzonicum Rolfe(有同物異名)
簡誌:無描述。
別名:台中莢蒾、台灣莢蒾、淨花莢蒾、紅子莢蒾、紅子仔,菲律賓紅子仔、圓甘杞、瑪瑙果、細葉大柴樹、福州莢蒾、羅蓋葉、派古魯(泰雅)、撲羅呵或魯(泰雅)、吕宋荚蒾(植物分类学报:Viburnum luzonicum Rolfe)
原產地:中國南部、台灣、菲律賓、中南半島。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林緣或灌叢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80428
主要特徵
接骨木屬品種之一。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株高可達十公尺,材質鬆軟,有發達髓部,莖無稜,光滑無毛,多分枝,分枝長,枝有皮孔,葉對生,一回單數羽狀複葉,小葉對生,小葉約三至五對,小葉橢圓形,先端尖銳,基部闊楔形,葉緣鋸齒,葉片揉碎有特殊氣味,兩面光滑無毛,葉面深綠,羽狀脈,兩性花,複繖房狀或圓錐狀聚繖花序,花序直徑可達二十公分,頂生,密集於枝端,花序結果後下垂,小苞片一枚或無,花萼鐘形,五裂,裂片舌狀,與子房合生,花冠輻狀,輻射對稱,五深裂,裂片倒卵形,花白色,近謝時淺黃色,雄蕊五枚,著生於花冠上,與花冠裂片互生,較花冠短,雌蕊心皮三至五枚,合生,花柱短,子房下位,三至五室,中軸胎座,核果,漿果狀,紅色轉黑紫色,圓球形。
用途
藥用(風濕、水腫、跌打損傷)。
基本資料
英文名:Elder、Elderberry、Black Elder、European Elder、European Elderberry、European Black Elderberry、Common Elder、Elder Bush
學名:Sambucus nigra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西亞、歐洲至北非。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