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角楓
2025/03/16 12:29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台灣三角楓,偶見於北部低海拔山區。在中高海拔地區,於秋、冬季落葉前,葉片由綠轉黃、橙黃至紅色。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台灣三角楓,葉表,葉對生。前半部長3淺裂,偶不裂。闊三角狀卵形或橢圓形。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台灣三角楓,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台灣三角楓,花序與花、翅果,可以看見由花轉變成翅果的過程(1),花兩性。雄蕊約8枚。子房上位。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台灣三角楓,花序與花、翅果,可以看見由花轉變成翅果的過程(2),花兩性。雄蕊約8枚。子房上位。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台灣三角楓,翅果,小堅果-2個併生,先端帶翅。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台灣三角楓,樹幹
主要特徵
在秋、冬季落葉前,葉片由綠轉黃、橙黃至紅色。
台灣三角楓-特有亞種。灌木至小喬木。小枝光滑。葉前半部三裂,偶不裂,革質,闊三角狀卵形或橢圓形,長2-6cm,寬1.5-7cm,基部圓或略心形。圓錐或繖形花序腋生,花兩性。翅果。
近似物種
槭樹屬分佈於中國大陸、日本、北美、歐洲等地,品種有120餘種,台灣亦有原生種,如青槭、台灣三角楓、台灣紅榨槭等。槭樹葉對生,掌狀分裂,葉色因品種之異,有綠、紅、銅紅、斑葉或錦葉等變化;花為雜性,有環狀花盤,果為有翅之裂果,成熟之裂果(翅果)各具一長翅。
基本資料
學名:Acer buerferianum Miq. var. formosanum (Hayata) Sasaki
簡誌:小枝光滑。葉常前半部3裂,偶不裂,革質,闊三角狀卵形或橢圓形,長2-6 cm,寬1.5-7 cm,基部圓或略心形。
別名:三角楓、台灣伯槭
原產地:台灣北部低海拔近海岸森林中。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嚴重瀕臨絕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