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明山 20211002 紅樓花

▲陽明山 20211002 紅樓花,花側面

▲陽明山 20211002 紅樓花,花正面
主要特徵
花頂生,花梗細長,赤褐色,穗狀花序,成串,紅色,小花花冠細筒狀,喉部稍見肥大,花瓣容易脫落。花期 9~12 月。蒴果棒狀。
常綠灌木。株高 50~150 公分,叢生狀,莖枝自地下伸長,圓柱形,枝在莖節處腫大,自然分枝少。葉稍大形,長 12~20 公分,寬 5~8 公分,闊卵狀披針形,全緣,對生,表裏兩面皆光滑,正面鮮綠色,背面為稍淺的綠色,側脈 7~10 對。花頂生,花梗細長,赤褐色,穗狀花序,成串,紅色,小花花冠細筒狀,喉部稍見肥大,花瓣容易脫落。花期 9~12 月。蒴果棒狀。蜜源植物。
培育方式
繁植方法:扦插法,成活率極高,全年均可育苗,但以春末、夏、秋季為佳。
栽培方法:植株耐蔭性強,耐旱又耐濕。栽培土質不拘,任何土壤皆能生長,但以富含有機質或腐植土生育最為繁茂。栽培處全日照、半日照或蔭蔽處均能生長,但日照充足者有利開花。每季各施用腐熟豆餅水、堆肥或複合肥料各一次。春季為整枝適期,剪枝後可萌發吏多新枝,以供開花;除此之外,尚可矮化植株。冬季需防寒害或置於避風處;夏季水份的供應一定要足;否則易導致落葉,而失去觀賞的價值。
基本資料
學名:Odontonema strictum (Nees) Kuntze.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筒花。
原產地:熱帶雨林區,中美洲,波多黎各。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柳葉水蓑衣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柳葉水蓑衣,花側面
主要特徵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株可高達80 cm。葉線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兩面略被刺毛。花淡紫色,簇生。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ギノツメ(荻の爪)<Hygrophila salicifolia (Vahl) Nees>
學名:Hygrophila salicifolia (Vahl) Nees
簡誌:植株高達80 cm。葉線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3-8 cm,寬7-15 mm,兩面略被刺毛。花淡紫色,簇生。
別名:水蓑衣、大青草、青澤蘭、竄心蛇、魚骨草、水蓑衣<植物智:Hygrophila salicifolia (Vahl) Nees>
原產地:台灣、東南亞、中國大陸、日本及琉球。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濕地上。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碗花草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碗花草,花
主要特徵
蔓性多年生藤本植物,全株被倒向毛或無毛,莖四方形,幼莖被有毛茸。
基本資料
學名:Thunbergia fragrans Roxb.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原生於印度、越南,中國。歸化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福州山 20210301 台灣鱗球花

▲福州山 20210301 台灣鱗球花,花序
主要特徵
全年均開花,盛花期冬、春季。
基本資料
学名:ウロコマリ(鱗毬)<Lepidagathis formosensis C.B.Clarke ex Hayata>
學名:Lepidagathis formosensis C. B. Clarke ex Hayata
簡誌:半灌木草本。葉卵狀披針形,長8-10 cm,基部漸狹,上表面沿脈被糙毛;葉柄長達2.5 cm。穗狀花序。果圓錐形。
別名:臺灣鱗球花, 鱗球花、台湾鳞花草<植物智:Lepidagathis formosensis C. B. Clarke ex Hayata>
原產地:台灣、廣東、日本沖縄縣、石垣島。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屯山 20201115 馬藍

▲大屯山 20201115 馬藍,花序
主要特徵
草本,多年生一次性結實,莖直立或基部外傾。。花期 11 月。
稍木質化,高約 1 公尺,通常成對分枝,幼嫩部分和花序均被鏽色、鱗片狀毛,葉柔軟,紙質,橢圓形或卵形,長 10~20(~25) 公分,寬 4~9 公分,頂端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稍粗的鋸齒,兩面無毛,乾時黑色;側脈每邊約 8 條,兩面均凸起;葉柄長 1.5~2 公分。穗狀花序直立,長 10~30 公分;苞片對生,長 1.5~2.5 公分。蒴果長 2~2.2 公分,無毛;種子卵形,長 0.35 公分。
近似物種
馬藍屬近似的植物:
馬藍:葉面近革質較光滑,葉子也較寬,無毛。
台灣馬藍:葉面無光澤近紙質葉子較尖,葉及花萼有毛。
蘭崁馬藍:葉闊卵或闊橢圓形。
除了菊科的馬蘭與爵床科馬藍是不同植物。另外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關於藍染。藍草的種類-山藍,其中說明藍草種類有二:山藍,名別:山菁、大菁、馬藍、茶藍、琉球藍(原產於印度阿薩姆地區);與馬藍,名別:山藍(台灣野生種)為不同植物,對照學名之後,似乎就與網路上流傳的資料有矛盾了,值得再釐清才是。
用途
藥用(傳染性肝炎等)。染料(十六世紀晚期,由荷蘭人大量引進,藍染染色用,使用根莖部位)。馬藍為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50-100公分,下部木質化,上部分枝,有明顯節,節處膨大,節間有稜。
基本資料
學名:Strobilanthes cusia (Ness) Kuntze
簡誌:半灌木;幼枝被褐色短柔毛。葉膜質,倒卵、橢圓或卵形,長7-20 cm,寬3-8 cm,基部漸狹,幼時下表面脈上被褐色短柔毛。花無梗,對生而排成穗狀,淡紫色。
別名:山藍、藍草、染布青(莖為藍染的材料), 板藍根(藥用)
原產地:台灣、中國,廣泛分佈於南亞、東南亞至東亞溫暖地區。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魚蕨步道 20201107 針刺草

▲魚蕨步道 20201107 針刺草,花
主要特徵
花期11-12月。蒴果長橢圓形。秋後開白色花,穗狀花序。
爵床科的針刺草(或名寶針草)為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80cm。葉對生,膜質,長卵形或長橢圓形,基部較寬大,末端漸尖,中肋明顯,葉柄短。
基本資料
和名:アリモリソウ(有盛草)<Codonacanthus pauciflorus>
學名:Codonacanthus pauciflorus (Nees) Nees
簡誌:莖略被短柔毛。葉膜質,卵或橢圓形,長2.5-8 cm,先端漸尖,基部銳尖或鈍,上表面綠色,不具白色網紋。花具短柄。
別名:寶針草、抱莖蟑螂、針刺草、鐘刺草、钟花草<植物智:Codonacanthus pauciflorus (Nees) Nees>
原產地:孟加拉國(吉大港)、印度東北部(卡西山、阿薩姆)、越南西南,生長在海拔800-1500m左右。台灣常見於全島低海拔闊葉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卵葉鱗球花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卵葉鱗球花,花
主要特徵
株高十至二十公分,莖直立、斜上或略匍匐,具四稜,光滑,略紫黑色,單葉對生,葉卵形,端部鈍狀至漸尖,基部圓或截形,全緣葉或淺波狀,葉長二至四公分,寬十五至二十五公釐,葉面綠色,葉兩面光滑,葉脈清晰,略帶黃綠色,側脈每邊三至五條,弧狀,葉基延伸致使葉柄帶翼狀,無托葉,葉柄長五至十五公釐,光滑,兩性花,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長約二公分,寬約五、六公釐,具苞片與小苞片,披針形,長約四公釐,具芒,外被腺狀微柔毛,邊緣有纖毛,花萼鐘狀,五裂,裂片不等,前方二裂片線狀披針形,無腺毛,後方三裂片披針形,有腺毛,花冠唇形,冠管長可達四、五公分,花白色,喉部有紫斑,外面光滑,內面喉部有反折髯毛,冠簷二唇形,四裂,上唇橢圓形,頂端圓、二淺裂或微凹,下唇三裂,裂片卵狀、長橢圓形,長約二公釐,先端鈍狀,雄蕊四枚,二長二短,二強雄蕊,著生於花冠筒,花絲疏被長柔毛,花藥二室,雌蕊心皮二枚,合生,花柱一枚,柱頭二裂,子房上位,子房二室,中軸胎座 ,子房每室二胚珠,中軸胎座,蒴果,圓錐形,約長五公釐,頂端稍被微毛,熟時背裂二瓣,種子二至四枚,圓形,徑約二公釐,具長柔毛。
主要特徵
草本。株高十至二十公分,莖直立、斜上或略匍匐,具四稜,光滑,略紫黑色,單葉對生,葉卵形,端部鈍狀至漸尖,基部圓或截形,全緣葉或淺波狀。
基本資料
和名:リュウキュウウロコマリ(琉球鱗毬)<Lepidagathis inaequalis C.B.Clarke ex Elmer>
學名:Lepidagathis inaequalis C. B. Clarke ex Elmer
簡誌:草本。葉卵形,長2-4 cm,基部圓或截形,兩面光滑;葉柄長5-15 mm。穗狀花序。果圓錐形。
別名:卵叶鳞花草<植物智:Lepidagathis inaequalis C. B. Clarke ex Elmer>
原產地:原產於菲律賓、日本沖繩群島附近。台灣僅分布於蘭嶼。
進入閱讀更多...

▲福星公園 20200524 金葉擬美花旁有台灣紋白蝶在飛舞
主要特徵
莖直立,單葉,十字對生,葉廣披針形,葉端漸尖,葉基圓鈍狀,全緣葉或略不平整波摺,薄革質,葉面光滑,葉面黃綠、翠綠色,新葉偏金黃色,葉脈略黃綠色,無托葉,具葉柄,兩性花,穗狀花序,花序軸密生短柔毛,苞片與小苞片線形、鑽形,小型,密生短柔毛,花萼五深裂,裂片條狀披針形,密生短柔毛,花冠高腳碟狀、管形,兩側對稱,花白色,具紫紅斑點,外疏生微毛與腺毛,花冠先端五裂,近對等,上面二裂片於下部三分之一處合生,下面三裂片於下部四分之一處合生,可孕雄蕊二枚,生於花冠喉部,不孕之退化雄蕊二枚,著生於花冠筒,雌蕊心皮二枚,合生,花柱一枚,柱頭二裂,子房上位,子房二室,中軸胎座,蒴果,背裂二瓣,下部實心似柄狀,約與上部等長,上部具種子,種子四枚。
基本資料
學名:Pseuderanthemum reticulatum
簡誌:無描述。
別名:金葉擬美花、網葉擬美花
原產地: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191116 華九頭獅子草的花
主要特徵
草本,高約 20~60 公分,匍匐或上斜上昇,莖之節常膨大。常叢生於果園及灌溉溝旁,以種子繁殖,春季至秋季萌芽, 8~12 月開花。
葉卵形,全緣。花排列成短聚繖花序,常 2 朵花包被於 2 苞片內;小苞片小;花萼 5 深裂;花冠 2 唇形;雄蕊 2,花藥之 2 室呈上下排列;子房 2 室;每室 2 胚珠。蒴果卵球形,具 4 種子。
近似物種
華九頭獅子草與九頭獅子草的分別:
華九頭獅子草:花蕊呈直線聚合型。植株可能超過100cm。
九頭獅子草:花蕊呈Y型。植株不超過30cm。
用途
藥用(治感冒發熱,癤腫,目赤腫痛,小便淋濕,痢疾。莖葉有解熱、消炎功效,主治肺炎、喉痛、吐瀉、跌打損傷、急性肝炎、風濕性關節炎等。莖葉加冰糖煮涼茶喝治肺炎喉痛,可解熱、消炎)。
基本資料
和名:ヤンバルハグロソウ(やんばる羽黒草)<Dicliptera chinensis>
學名:Dicliptera chinensis (L.) Juss.
簡誌:屬特徵:草本。葉卵形,全緣。花排列成短聚繖花序,常2朵花包被於2苞片內;小苞片小;花萼5深裂;花冠2唇形;雄蕊2,花藥之2室呈上下排列;子房2室;每室2胚珠。蒴果卵球形,具4種子。 種特徵:莖之節常膨大。葉紙質,長2-7 cm,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兩面光滑。花粉紅色;花冠長約1.2 cm。
別名:狗肝菜、華九頭獅子草、狗肝菜<植物智:Dicliptera chinensis (L.) Juss.>
原產地:分佈於大陸雲南、廣東、廣西、福建、安徽省一帶。台灣分布於中及南部低海拔溪邊、路旁或林緣。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90310 時鐘藤的花
主要特徵
植物園中標的是「跳舞女郎」。常被種來當添景植物。
莖具纏繞性,左旋,嫩莖綠色,成熟莖灰白色,有縱裂紋,單葉對生,近葉柄處向兩側外擴,葉披針形或卵形,葉端漸尖或尾尖,葉基鈍狀,葉緣波浪狀,上部淺裂狀 下部不規則疏鋸齒緣,三出脈,厚紙質,兩性花,總狀花序,腋生,呈下垂狀,長串,苞片葉狀,二枚,小苞片二枚,常合生或佛燄苞狀包被花萼,花朵兩兩十字對生,花萼杯狀,萼片包住三分之一花朵基部,兩枚,薄革質,磚紅色,花冠漏斗形,四、五裂,裂片長約六至八公分,反捲,上裂片鑷合狀如鳥嘴,裂片邊緣磚紅色,內側黃色, 雄蕊四枚,二長二短,二強雄蕊,著生花冠筒,雌蕊一枚,有棉絮狀附屬物,雌蕊心皮二枚,合生,花柱一枚,柱頭二裂,子房上位,二室,中軸胎座,蒴果,球形,背裂二瓣。
基本資料
學名:Thunbergia mysorensis
簡誌:無描述
別名:跳舞女郎、舞者之鞋
原產地:原產於印度南部。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