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寬葉馬偕花

2025/03/29 12:00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小花寬葉馬偕花,不在固定的地方生長,似乎逸出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小花寬葉馬偕花,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小花寬葉馬偕花,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小花寬葉馬偕花,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小花寬葉馬偕花,花側面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外傾。葉具葉柄,橢圓形,基部急尖,鈍,圓或近心形,幾全緣,長 3~12 公分,寬 1~4 (~6) 公分,兩面稀疏被短毛,上面鐘乳體點狀。總狀花序頂生,花序軸 4 稜,稜上被毛,較明顯,花偏向一側。苞片對生,三角形,長 0.5 公分,疏被短毛;小苞片 2,似苞片,著生於花梗基部,長 0.2 公分;花梗約長 0.3 公分,無毛;花萼長 0.7 公分,5 深裂,僅基部結合,裂片披針形,線形,長 0.5~0.6 公分,被腺毛。花冠短,約長 2.5 公分,略兩唇形,外面被疏柔毛;花冠管基部圓柱狀,長約 1.2 公分,上唇 2 裂,裂片三角狀卵形,先端略尖,長約 0.5 公分,下唇 3 裂,裂片長卵形,橢圓形,中裂片長約 0.9 公分,側裂片 0.7 公分,中裂片兩側自喉部向下有 2 條褶襞直至花冠筒下部,褶襞密被白色柔毛,並有紫紅色斑點;雄蕊 4,花絲無毛,每邊一長一短,在基部兩兩結合成對,花藥紫色,背著,長圓形,2 室不等高,基部具短尖頭;花柱約長 1.2 公分,基部被長柔毛,子房約長 0.3 公分,密被長柔毛,具杯狀花盤,花盤多少鈍圓,5 淺裂。蒴果長 3 公分,不育部分長 1.5 公分。

小花寬葉馬偕花於 2005 年被發佈為本島新歸化植物。

用途


食用(葉)。藥用(莖、葉:散瘀消腫,接骨止血。治跌打腫痛,骨折,外傷出血。菲律賓將它的花葉作為小腸收斂劑;非洲國家的原產地,婦女分娩期間則被用於減緩陣痛;甚至某些國家用來治療風濕及氣喘)

基本資料


學名:Asystasia gangetica (L.) Anderson subsp. micrantha (Nees) Ensermu
簡誌:無描述。
別名:小花十萬錯、寬葉十萬錯、熱帶報春花、宽叶十万错<植物志:Asystasia gangetica (L.) T. Anderson
原產地:熱帶非洲,分佈於印度、泰國、中南半島至馬來半島,現已成為泛熱帶雜草(據D. J.Mabberlay)。歸化種。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易生木

2025/03/28 12:00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易生木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易生木,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易生木,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218 易生木,層疊的苞片,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218 易生木,層疊的苞片,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易生木,花正面,花冠喉口具毛,具洋紅色條紋以及色斑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易生木,花側面,從層疊的苞片中長出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易生木,蒴果-橢圓形,熟時深褐色。

主要特徵


常綠灌木,株高可達 1.5 公尺 ,成株枝繁葉密,成長迅速,莖節略膨大,稍具毛。單葉對生,葉形狹披針形,葉端尖狀,葉基楔形,葉脈清晰,全緣葉,新葉紅色。繖形花序,排列密集,花萼筒形,淡綠色,先端尖狀,被毛,花喇叭管狀,五裂;花瓣卵形,先端略尖,花白色,內面帶有粉紅絲狀條紋與色塊。果實紫色。

用途


作為蝴蝶食草、蜜源植物。

基本資料


學名:Hemigraphis repanda (L.) H. G. Hallier
簡誌:無描述。
別名:尖葉駁骨丹、尖葉接骨草
原產地:馬來西亞、印尼。園藝栽培。

進入閱讀更多...

大安水蓑衣

2024/12/01 12:38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大安水蓑衣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大安水蓑衣,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大安水蓑衣,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大安水蓑衣,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大安水蓑衣,花側面

主要特徵


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莖直立四方形,高約 90~110 公分,節間披密毛,光滑,莖節生密毛,多分枝,有腺點,老莖中空木質化,紅褐色。葉紙質,披針形, 7~10 公分長、2~3 公分寬,葉尖鈍形,葉基漸銳形,葉緣近全緣,葉脈基紅褐,粗短密毛白色,兩面具粗短毛。花無柄,叢生在葉腋,花期為 9~2月。苞片分離,卵形或披針形,0.15 公分長,0.4~0.6 公分寬,無密硬毛。花萼 0.15 公分長, 5 裂,裂片線形。花冠約 2.5 公分長,瓣緣唇形上唇直立,1.5 公分長,下唇髯毛狀,尖端 3 淺裂,中唇長橢圓型,3 公分長,1 公分寬,無毛。花柱絲狀,光滑。胚珠圓柱形,2.5 公分長,1 公分寬,光滑。蒴果條形,長於宿萼,長約 1.6 公分。種子 16~24 粒,細小,扁圓,淡褐色,浸水後伸出白色密絨毛。

近似物種


簡誌水蓑衣屬:
草本,生長於水中或濕地上。葉基漸狹至柄基部。花無梗,簇生或排成穗狀於葉腋;苞片橢圓或披針形;小苞片小或無;萼5裂;花冠2唇形,上唇直立;雄蕊4,2強,有時2枚退化;子房每室具4或更多胚珠。蒴果長橢圓狀線形。

葉寬於1.8 cm,葉兩面密被白色剛毛:大安水蓑衣
└ 葉窄於1.7 cm,兩面光滑或略被短柔毛或刺毛。
 └ 葉短於1.7 cm;花序穗狀:小獅子草
  ├ 葉長於2.5 cm;花序簇生:水蓑衣
  └ 葉表面略被刺毛:柳葉水蓑衣

大安型 大安水蓑衣 與 清水型 大安水蓑衣 分辨方式。
1.葉片:大安型葉的顏色淺黃綠,葉片狹而旋轉;清水型的葉色翠綠,葉片長而平直。2.葉面細毛:大安型短而密;清水型長而疏。3.莖的外觀:大安型直挺;清水型伏莖蔓生。4.開花期:大安型8-10月;清水型11-1月。5.結果期:大安型10-12月;清水型不結仔(僅能以扦插方式來繁延)。

基本資料


學名:Hygrophila pogonocalyx Hayata
簡誌:植株高達50 cm。葉披針至橢圓形,長6-12 cm,寬2-4 cm,兩面密被白色剛毛。花淡紫色,簇生葉腋。
別名:毛萼水蓑衣、竄心蛇、魚骨草、九節花、墨菜、大安水蓑衣<中国植物志:Hygrophila pogonocalyx Hayata>
原產地:大安水簑衣目前僅發現於台中縣大安、清水及龍井等臨海鄉鎮,生長於田圳、河溝及池沼邊緣。為臺灣瀕臨絕種之珍稀植物,亟待加以保護。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馬藍(臺灣馬藍)

2024/08/31 12:25


▲二子坪 20240831 台灣馬藍


▲二子坪 20240831 台灣馬藍,葉表


▲二子坪 20240831 台灣馬藍,葉背


▲二子坪 20240831 台灣馬藍,花

主要特徵


花期 8 月至次年 1 月。

半灌木狀草本,高可達 80 公分,莖多紛枝,4 稜形,密被粗毛。葉為單葉,十字對生,具短柄或幾無柄;葉片長 7~15 公分,寬 2~4 公分,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葉基楔形,葉尖漸尖型,葉緣為鋸齒緣,上下表面密被粗毛。花序為小聚繖花序,腋生或頂生,分枝少;總梗長 1~4 公分;苞片內凹,疏被緣毛,最外面一對近似葉狀,線狀披針形,早落;裏面 4 片或更多,覆瓦狀排列,闊卵形,早落,有時宿存至花謝;花萼裂片長約 1 公分,線形,疏被粗毛;花冠長 3~3.5 公分,外側被細柔毛,瓣緣 5 裂,裂片緣形,微凹頭;花絲近基部被毛,花藥長橢圓形;子房卵圓形,先端被腺毛,花柱長可達 2.5 公分,被腺毛。果實為蒴果,長約 2 公分,匙狀橢圓形;種子 4 粒,卵圓形,扁平,密被長絨毛。

近似物種


馬藍屬近似的植物:
馬藍:葉面近革質較光滑,葉子也較寬,無毛。
台灣馬藍:葉面無光澤近紙質葉子較尖,葉及花萼有毛。
蘭崁馬藍:葉闊卵或闊橢圓形。

用途


蝴蝶幼蟲食草(枯葉蝶、黑擬蛺蝶、眼紋擬蛺蝶等多種蝶類幼蟲的食草)。染料(原生種台灣馬藍也能製作藍色染料)。

基本資料


學名:Strobilanthes formosanus Moore
簡誌:半灌木;枝密被長硬毛。葉線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7-14 cm,寬2-4 cm,基部漸狹,兩面密被長硬毛。聚繖花序。
別名:臺灣馬藍、台灣金足草、台湾金足草(中國植物誌:Goldfussia formosana (S. Moore) C. F. Hsieh et T. C. Huang)
原產地:台灣北部郊野至低中海拔山區森林中。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翠蘆莉

2024/08/11 12:02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翠蘆莉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翠蘆莉,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翠蘆莉,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翠蘆莉,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翠蘆莉,花

主要特徵


在公園裡面,常常可以看見的花,在中興環保公園內,還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麻雀在翠蘆莉上玩遊戲。有高性或矮性,株高 20~100公分。莖略呈方形,紅褐色。葉對生,線狀披針形。花自腋出,花冠藍紫色。翠蘆莉花色除最常見的藍紫色外,尚有粉紅色及白色,是極易吸引蝴蝶徘徊的蜜源植物。

花期極長,春至秋季均可開花,每朵花晨間綻放,黃昏凋謝,壽命僅只一日,但花謝花開延續不絕,日日都可見花,枝繁葉茂,花姿秀麗,既適合庭園成簇美化或盆栽。

基本資料


和名:ヤナギバルイラソウ(柳葉ルイラ草)<Ruellia brittoniana Leonard>
學名:Ruellia brittoniana Leonard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紫花蘆利草、蓝花草<植物智:名稱已修訂,正名為:藍花草 Ruellia simplex C.Wright>
原產地:南非、墨西哥。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九頭獅子草

2024/06/23 12:33


▲二子坪 20240623 九頭獅子草


▲二子坪 20240623 九頭獅子草,花

主要特徵


株高二十至五十公分,莖多分枝,下部光滑,上部疏被短柔毛,單葉對生,葉披針形、卵形、卵狀矩圓形、卵狀長橢圓形,葉端漸尖、尾尖,葉基鈍形、銳形、急尖,葉全緣或不明顯鈍鋸齒葉緣,葉長五至十二公分,寬一至四公分,膜質,葉面綠至深綠色,兩面被毛,羽狀脈,側脈每邊四至六條,不具托葉,葉柄長五至十五公釐,疏被短柔毛,兩性花,聚繖花序,簇生狀,由二至十聚繖花序組成,頂生與腋生,總花梗長可達一公分,每一聚繖花序下托二枚總苞狀苞片,一大一小,卵形、近倒卵形、披針形、橢圓形,長十至二十五公釐,寬五至十二公釐,端部急尖、銳形、鈍形、圓形,基部寬楔形或平截,全緣,近光滑無毛或被緣毛,羽脈明顯,小苞片三角狀披針形,長二至四公釐,花萼五深裂,裂片鑽形、窄漸尖形長二、三公釐,花冠管形,長二十至三十公釐,花粉紅至微紫色,外側疏被短柔毛,二唇形,上唇橢圓形,全緣,下唇長橢圓形,淺三裂,雄蕊二枚,著生於花冠筒喉部,伸出,花絲細長,突出冠筒外部份長約四公釐,花藥被長硬毛,二室疊生,一上一下,線形縱裂,花柱長二十至二十五公釐,蒴果,長十至十二公釐,內凹,疏被短柔毛,開裂時胎座不彈起,上部具種子四枚,下部實心,種子橢圓形,長約三公釐,具細小疣狀突起。

近似物種


華九頭獅子草與九頭獅子草的分別:
華九頭獅子草:花蕊呈直線聚合型。植株可能超過100cm。
九頭獅子草:花蕊呈Y型。植株不超過30cm。

用途


藥用(發汁解表,清熱解毒,鎮痙。用於感冒,咽喉腫痛,白喉,小兒消化不良,小兒高熱,癰癤腫毒,毒蛇咬傷。)

基本資料


和名:ハグロソウ(葉黒草)<Peristrophe japonica (Thunb.) Bremek.>
學名:Peristrophe japonica (Thunb.) Bremek.
簡誌:葉披針、卵或卵狀長橢圓形,長3-6 cm,寬1-3 cm,兩面疏被短柔毛。花粉紅至淡紫色。果長1-1.2 cm
別名:烏來獅子草、接骨草、綠豆草、金釵草、紅絲線草、肺癆草、蛇舌草、暈病藥、辣葉青藥、尖驚藥、四季青、化痰青、野黃散、野青仔、土細辛、萬年青、鐵焊椒、天青菜、項開口、九節籬、九头狮子草(植物智:Peristrophe japonica (Thunb.) Bremek.)
原產地:中國、台灣、日本。台灣北部低中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立鶴花

2024/05/18 12:15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立鶴花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立鶴花,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立鶴花,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立鶴花,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立鶴花,花側面

主要特徵


在台灣四季都開花,但以末秋季較盛開。另有白花變種。果實是蒴果,下半部是圓形,上端扁平而尖。

基本資料


學名:Thunbergia erecta (Benth.) T. Anders.
簡誌:無描述。
別名:立鄧伯、金魚木
原產地:熱帶西非、印度。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哈哼花

2024/05/12 12:42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哈哼花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哈哼花,葉表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哈哼花,葉序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哈哼花,果序與蒴果長橢圓形

主要特徵


多年生小草本,高 10~20 公分,莖極短,密被毛。葉近基生,叢生成蓮座狀,柄長 0.5~2.5 公分,葉片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 2~7 公分,寬 0.5~2 公分,基部楔形或歪斜狀銳尖形,先端鈍形,全緣或波狀緣,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葉脈被毛。總狀花序,近基生,疏分枝至多數;苞線形;萼片 5 枚,線形,其中 3 枚長,2 枚短,長 0.4~0.6 公分;花冠漏斗狀,白色至淡粉紅色,長 0.8 公分,5 裂;雄蕊 2 強;花柱 2 岐。蒴果長橢圓形,長約 0.6 公分,先端鈍形,具種子多數。花期 3~6 月。果期 5~7 月。

用途


藥用(全草:降血壓、消腫退癀。治高血壓,肝病,扁桃腺炎,神經痛,癰腫)。

其他相關


頭一次記這個花,很容易變成哼哈花,哼哈是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之哼哈二將(商紂王之哼將鄭倫與哈將陳奇),具有降服敵人的法術,佛教中尊稱為金剛力士、仁王,常見於台灣北部佛祖廟(觀音廟)及祖師廟中,原本為四大天王改成兩位,將哼哈二將彩繪於門板上當門神。但是,哈哼花跟哼哈二將是相反順序,請千萬不要弄錯了

基本資料


學名:Staurogyne concinnula (Hance) Ktze.
簡誌:屬特徵:草本。葉全緣。花序總狀;苞片及小苞片均小;萼5深裂;花冠筒由下往上漸寬,5裂片近相等;雄蕊4,2強,花藥2室;子房每室具多數胚珠。蒴果,長橢圓形,具15-30粒種子。 種特徵:莖極短,密被毛。葉近基生,倒披針形,長3-7 cm,寬1-2 cm,先端鈍或圓,波狀或淺圓鋸緣,下表面脈上密被毛。
別名:家蛇草, 抱壁家蛇, 抱壁蟑, 針刺草
原產地:中國大陸海南島、廣東省、福建省;日本琉球也有分佈。台灣僅見於北部台北近郊山區溪谷、林蔭下散生或群生。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爵床

2024/04/06 13:14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爵床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爵床,葉表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爵床,葉背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爵床,腋生花序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 15~40 公分,莖直立或斜上。穗狀花序頭生或腋生。果實黑褐色,被網狀紋。花果期 5~11 月。爵床的名稱始於神農本草經(約於秦漢時期)。

一年生草本,高 15~40 公分,莖直立或斜上,方形或 4~6 稜,綠色,被灰白色毛,多分株,基部節曲折,稍膨大。葉對生,柄長 0.5~1 公分,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至廣披針形,基部楔形或鈍圓形,先端尖,全緣,葉面深綠色,葉背淡綠色或爾呈淡紫色,兩面被疏短毛或幾無毛。穗狀花序頭生或腋生,長 1~3 公分。萼 5 枚,線狀披針形或線形,外圍具苞片 2 枚,中肋及邊緣生剛毛。花果期 5~11 月。
果實為蒴果,線形,先端短尖,全體呈壓扁狀,淺棕色,被白色柔毛;內含種子 4 枚,卵圓形而微扁,徑約 0.1 公分,黑褐色,被網狀紋。

用途


藥用(全草:清熱解毒,利濕消滯,活血止痛。治感冒發熱,痢疾,黃疸,跌打)。記錄於《神農本草經》

基本資料


和名:キツネノマゴ(狐の孫)<Justicia procumbens L.>
學名:Justicia procumbens L.
簡誌:草本,被刺毛。葉長橢圓狀橢圓形,卵或圓形,長1.3-4.5 cm,先端銳尖,基部銳尖或圓,上表面具橫列針狀鐘乳體。花粉紅色或淡藍紫色。
別名:台灣鱗花草, 鼠尾紅, 鼠尾黃、爵床<植物智:現 Justicia procumbens Linnaeus、未採用 Rostellularia procumbens (L.) Nees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印度、中南半島、澳洲、菲律賓、琉球、日本。全島低至中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蘭崁馬藍

2022/03/04 13:26


▲二子坪 20220304 蘭崁馬藍,花,具匍匐性


▲二子坪 20220304 蘭崁馬藍,葉表,近圓形具粗毛


▲二子坪 20220304 蘭崁馬藍,葉背

主要特徵


馬藍屬中唯一匍匐性草本植物。莖柔軟,平臥地上。葉闊卵或橢圓形,長2-5cm,寬2 -3c m ,基部突尖或近圓形,兩面光滑或疏被長粗毛。花單生葉腋,略帶藍色。

近似物種


馬藍屬近似的植物:
馬藍:葉面近革質較光滑,葉子也較寬,無毛。
台灣馬藍:葉面無光澤近紙質葉子較尖,葉及花萼有毛。
蘭崁馬藍:葉闊卵或闊橢圓形。

基本資料


學名:Strobilanthes rankanensis Hayata
簡誌:草本;莖柔軟,平臥地上。葉闊卵或闊橢圓形,長2-5 cm,寬2-3 cm,基部突尖或近圓形,兩面光滑或疏被長粗毛。花單生葉腋,帶藍色。
別名:蘭嵌馬藍、兰嵌马蓝<植物智:Strobilanthes rankanensis Hayata>
原產地:台灣中部中海拔山區及海岸山脈森林中。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