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骨瓣莕菜(水蓮菜)

2021/02/15 12:40


▲永春坡 20210215 龍骨瓣莕菜


▲永春坡 20210215 龍骨瓣莕菜,花

主要特徵


沼澤生浮水草本,長 10~30 公分。莖細長,節上生根。葉常數枚簇生節上,膜質,心形,長 1~6 公分,寬 1~4(5)公分,葉脈掌狀,不明顯,葉柄纖細,長 4~10 公分。花 2~10 朵簇生節上,5 數;花梗纖細,不等長,長 2~6 公分;苞片離生,三角形,頂端急尖,長 0.5~1.0 公分;花萼裂片狹矩圓形,長 0.4~0.5 公分,先端尖;花冠開展,白色,稀淡黃色,鐘狀,長 0.7~0.8 公分,冠筒約與花萼裂片等長,裂片甚短,頂端微缺,邊緣流蘇狀或被疏毛;雄蕊無花絲,花藥三角形,長約 0.1 公分;蜜腺 5 枚,撕裂狀,著生於子房的基部附近;子房卵形,花柱很短。蒴果球形,直徑約 0.3 公分;種子 6~10 粒,寬約 0.1 公分,表面有不規則的短刺。花果期 8~9 月。

相關小常識


1975年由美濃客家農民鍾華振將無心將野蓮(野生水蓮菜)復育,每天採拔到市場去賣。2000年代左右,野蓮從美濃在地粄條店正式傳到到外地,以大火快炒的烹調方式,不少海產攤、快炒店都廣為流傳。(一株野菜的逆襲 — 從瀕臨絕種 到拯救一個庄

用途


食用(其細長嫩莖可食用,為台灣高雄美濃地區主要農作名產之一);也就是菜市場常見的水蓮菜。

基本資料


注音:龍骨瓣莕(ㄒㄧㄥ ˋ)菜
學名:Nymphoides hydrophylla (Lour.) Kuntze
簡誌:無描述。
別名:水蓮菜、水蓮、刺种荇菜<植物智:Nymphoides hydrophylla (Loureiro) Kuntze>
原產地:中國南部、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及琉球。台灣目前僅分布於台灣南部少數地區,數量稀少 。

進入閱讀更多...

大黑柄鐵角蕨(假大羽鐵角蕨)

2021/02/15 12:14


▲象山 20210215 大黑柄鐵角蕨


▲象山 20210215 大黑柄鐵角蕨,葉表

主要特徵


大型著生或岩生性蕨類,葉子長可達1米左右,低至中海拔山區可見。

莖短直立狀,被黑色鱗片,葉叢生;葉柄長20-25cm,黑褐色,基部具黑色鱗片;葉片卵狀披針形,長30-90cm,寬15-45cm,革質,三至四回羽狀複葉;葉軸亮黑褐色;小羽片長2-5cm,寬1-2cm;末裂片不具中脈,脈二叉分支;孢膜線形,長在葉脈之一側。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オトキワシダ(大常盤羊歯)<Asplenium laserpitiifolium>
學名:Asplenium cuneatum Lam.
簡誌:植株叢生,葉革質,無不定芽,葉大型,長50~100cm,至少二回羽狀複葉,葉柄紫褐色或深褐色,葉柄基部鱗片金黃色。
別名:假大羽鐵角蕨,黃鱗鐵角蕨、大羽铁角蕨、新大羽铁角蕨<中国植物志:Asplenium neolaserpitiifolium>
原產地:越南、泰國、緬甸、印度、馬來群島、日本(小笠原群島)以及中國南海、雲南、均有分佈。台灣分布低至中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泥胡菜

2021/02/15 12:07


▲永春坡 20210215 泥胡菜


▲永春坡 20210215 泥胡菜,花側面

主要特徵


泥胡菜屬特徵:二年生草本,葉羽裂,全株無刺。頭花筒狀,繖房狀排列;總苞卵形,苞片多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總苞片外側有有龍骨狀突起;小花管狀,兩性可稔,花冠筒細長,紫紅色。瘦果多稜形。

用途


藥用(全草:清熱解毒,活血袪瘀,消腫鎮痛,止血生肌。治頸淋巴腺炎,肝炎,肺結核,尿道炎,癰瘡腫毒;外用治外傷出血,乳癰,骨折)。

基本資料


學名:Hemistepta lyrata (Bunge) Bunge
簡誌:莖高40-100 cm。葉廣倒披針形,羽狀深裂,上表面綠色,下表面被白絨毛。頭花多數,具長總梗。瘦果深褐色。外層冠毛短,宿存;內層冠毛為羽毛狀剛毛,易脫落。
別名:泥胡菜、野苦麻、喜林風毛菊
原產地:分佈於海濱至海拔800 m之開闊、荒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水苦賈(水苦蕒)

2021/02/15 12:01


▲永春坡 20210215 水苦蕒


▲永春坡 20210215 水苦蕒,花序

主要特徵


參科婆婆納屬植物約有10種植物。常與毛蟲婆婆納共生。喜生潮濕水田及河邊。

基本資料


注音:水苦蕒(ㄇㄞˇ)
學名:Veronica undulata Wall.
簡誌:草本,略肉質;莖直立,圓柱狀。葉無柄或上半部的抱莖,全緣或不明顯鋸齒緣。總狀花序疏生多朵花;花序軸及花梗略被腺毛;苞片闊線形,不長於花梗;花萼4深裂,裂片長橢圓形;花冠粉紅色、淡藍色或藍紫色。蒴果近球形,約與宿存萼等長。
別名:水苦賈
原產地:全島低地至中海拔分佈,生長於水溝邊、沼澤地或水田中。在溪流中偶可見其沉水生長。

進入閱讀更多...

印度黃芩(耳挖草)

2021/02/07 14:54


▲菜公坑 20210207 印度黃芩


▲菜公坑 20210207 印度黃芩,花苞

主要特徵


花果期 2~6 月。從低海拔到中高海拔均可見,花色隨高度而變深。俗稱耳挖草。

基本資料


學名:Scutellaria indica L.
簡誌:葉片寬卵形,長15-40 mm,寬10-35 mm,基部鈍形至心形,先端鈍形,鈍齒緣,兩面密被毛;葉柄長1-2 cm。花冠紫色。
別名:立浪草, 印度黃芩, 耳挖草、韩信草(中國植物誌:Scutellaria indica L.)
原產地:中國大陸產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河南,陝西,貴州,四川及雲南等地;生於海拔 1,500 公尺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疏林下,路旁空地及草地上。朝鮮,日本,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臺灣等地也有。台灣北部中低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青棉花

2021/02/07 14:08


▲菜公坑 20210207 青棉花,成熟果期(乾)


▲菜公坑 20210207 青棉花,成熟果序(乾),碰到的時候會灑出種子

主要特徵


幼株到成株,變化十分大。光滑無毛略呈藤本狀的軟木質灌木。枝條具有氣生根,常攀附於樹根或匍匐於岩石上,呈十字型生長。花頂生的圓錐花序,花期 4~8 月。

用途


藥用(全株:補腎,接骨,活血散瘀,消腫解毒,祛風除濕。治腰痛,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瘡瘍)。

基本資料


學名:Pileostegia viburnoides Hook. f. & Thoms.
簡誌:屬特徵- 常綠攀緣灌木。葉對生。花小,白色,均為孕性,成頂生繖房狀圓錐花序;萼筒錐形,與子房合生,4-5裂;花瓣4-5,早落,在先端合生,一起掉落;雄蕊8-10,花絲長;子房下位,4-5室。蒴果。 種特徵- 植株藉氣根攀緣附生。葉革質,倒卵狀長橢圓形,長7-15 cm,寬2-6 cm,先端銳尖,成熟株者近全緣,幼株者常於近先端處有齒。果長約4 mm。
別名:冠盖藤<中国植物志:Pileostegia viburnoides Hook. f. et Thoms.>
原產地:台灣低至中海拔地區的樹上或岩石上著生。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黏小奧德蘑

2021/02/07 13:13


▲菜公坑 20201115 黏小奧德蘑,側面


▲菜公坑 20210207 黏小奧德蘑,菌蓋下方

主要特徵


白色~淡灰色~淡灰褐色,傘有濃密的黏液,大小個體差異極大。褶白,疏。柄白~紫褐色,纖維狀,向基部漸粗,有菌環。
食用(煮沸後可食用),據說味道平淡。

基本資料


和名:ヌメリツバタケ(滑鍔茸)<Oudemansiella mucida (Schrad. : Fr.) Höhnel>
學名:Oudemansiella mucida (廣義)
簡誌:無。
別名:白黏蜜環菌 Armillaria mucida (Schrad.: Fr.) Quel.為同義名
原產地:多生長在枯萎的闊葉樹上。

進入閱讀更多...

如意草(匐堇菜)

2021/02/07 13:02


▲菜公坑 20201115 如意草


▲菜公坑 20201115 如意草,花的側面,觀察花距,未超過花柄

主要特徵


瓣(不僅基瓣)先端微凹,側瓣具鬢毛;柱頭如奶嘴狀,花距短圓。無花可判讀時,托葉成為鑑別依據;本種托葉披針形至橢圓形,偶具疏齒緣,但無紫花堇菜托葉的流蘇狀(剪裂狀)緣毛。果長橢圓形。

近似物種


近似的菫菜屬,較容易的分辨方法:
台灣菫菜:葉子圓形。
台北菫菜:葉子像草莓形狀。
小菫菜:長長的葉子。
如意草:葉子凹狀心形。
短毛菫菜:花距長過葉柄。

基本資料


英文名:Sapindales
學名:Viola arcuata Blume
簡誌:地下莖直立或斜上。葉闊箭形,偶卵形或圓形,先端突尖或鈍,基部闊心形,圓齒緣,兩面光滑或略被毛;葉柄長1-14 cm;托葉披針形至長橢圓披針形,略齒緣。花白至灰紫色,帶暗脈紋;萼片披針形;花瓣長橢圓至倒披針形,先端凹。果長橢圓形。
別名:如意草、匐堇菜、如意草、弧茎堇菜(中国植物志:Viola hamiltoniana D. Don, Prodr.)
原產地:中國廣東、雲南以外,印度、緬甸、越南及印度尼西亞亦有分佈。台灣分佈於中北部,中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胡麻花

2021/02/07 12:37


▲菜公坑 20210207 台灣胡麻花


▲菜公坑 20210207 台灣胡麻花,花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喜生潮濕山壁間,具厚短根莖。葉基生,蓮座狀。在日本有許多同屬胡麻花,本種為台灣特有種。花莖單一,疏被鱗狀葉;總狀花序頂生。花漏斗狀,通常具芳香;花被片6,離生,宿存;雄蕊6,與花被片基部聯生;子房上位,花柱單一,柱頭在頂端。蒴果,胞被開裂。

基本資料


學名:Helonias umbellata (Baker) N. Tanaka
簡誌:葉倒披針形至匙形,長可達13 cm,寬可達2.2 cm。花白色或粉紅色,果熟時綠色。
別名:銳葉胡麻花
原產地:全省中海拔及低海拔潮濕岩地、河堤及草原。臺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白鬼筆

2021/02/07 12:20


▲菜公坑 20210207 白鬼筆


▲菜公坑 20210207 白鬼筆,菌蓋

主要特徵


從夏季到深秋在富有粗木質殘體的林地和園中群生或單生,是一種食用蕈類。白鬼筆會散發惡臭的氣味,白色蕈柄較高,頂部是覆有暗綠色黏液的圓錐形蕈傘,而這些產孢組織中的孢子是靠被腐肉氣味吸引來的昆蟲傳播的。其惡臭的氣味和成熟時典型的短粗毛筆外形,使人們很容易辨識出白鬼筆。雖然白鬼筆的氣味很難聞且鬼筆屬的其它生物多數為劇毒,但其並不是毒蕈。白鬼筆的菌柄、菌托可入藥,同時在在法國和德國的部分地區也是一種常見的食用菌,不過食用時需去除菌蓋和菌托,留下菌柄食用。包括命名人林奈在內的很多人認為其外形像陰莖,因此在17世紀的英國,白鬼筆有很多諢號。

基本資料


學名:Phallus impudicus
簡誌:無描述
別名:竹下菌、無裙竹蓀
原產地:廣泛分布於北美洲、歐洲和中國的真菌

進入閱讀更多...